领悟文本内涵 追求审美品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

2018-02-24 05:25吴佩瑛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学科

吴佩瑛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引出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可以说是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质的飞跃,真正从理念上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落实学科本质,要求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作了明确定义,即包含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大的核心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呢?

一、学习理念转变观念,探寻本质认清方向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素质过硬,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转变观念。以前语文教学重视的都是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将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是仅仅追问学生学了多少篇课文,掌握了几种语法、修辞等具体的知识。为此,要将教育教学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培养上转变;同时还要探求语文学科的本质是什么,转变旧有的以语文学科教学,更多将语文学科作为教育开展,即教师要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

二、重视日常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高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工具学科,高中阶段是深度学习这门语言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学习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是学生语文思维得以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得以提升的依仗。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首要的要求就是重视学生语言的构建和应用,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日常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更多的词汇,学习古诗文的用词,从而学会对词汇的掌控,实现精准掌握语言知识,加深对其理解和应用。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每次课堂结束的最后5~10分钟的时间学习本课的重点词语,让学生讲这些词语如何应用的,成语分析、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典故,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具体应用上,这几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利用词语开展口头作文或者演讲,从而强化对词语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提升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语言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我们汉语文字的基本单位,是深化学习语文学科的前提,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三、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创新教学方式是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为此,在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这些问题,采取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务实的课堂教学方式。

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领悟文本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

再如可以合理开展课外阅读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学中,我根据前期的调查和教材,制定了适合学生阅读的长期计划,让学生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个学期都能有计划地阅读积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课文,掌握文本。

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加深文化传承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大致可以归结为知识能力和人文修养两类,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外,更应该关注学生语文审美品质的提升,加深学生对汉语汉字文化的理解、传承,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例如,在教学《旅夜书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展示文本“河边微风吹,岸边扁舟现”的意境,进而通过阅读、理解文本,从而体会作者杜甫当时满怀惆怅的心情,感悟文本的美,感受传统文化词句意境,深刻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它们,学习它们,创新它们。

再如,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在很多优秀的高考作文中,我们往往能发现不少文言文题材的作文,这就是学生对我们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所创造的,这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蕴含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素养。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这样的素养,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文化,理解我们的文化。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部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是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构成。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懈努力地完成。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