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华
(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10)
2017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时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公众期待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同时,减轻受教育者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经济负担;也有一些人认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应扩大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或放开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这势必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带来重大影响。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是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中明确指出的。
高中阶段教育是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组成。普通高中是高级中学的简称,属于中等教育范畴。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学制三年。中等职业教育文化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既能弥补初中毕业文化知识的欠缺,又能有针对性地学到相关专业技术,使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掌握社会独立、安居乐业的本领。
普通高中教育上承初中下接大学,在第一次教育分流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都进入了普通高中学习,学习的目标直指升学考试;中等偏下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其中有一小部分通过五年一贯制、单招推免或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等方式,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本科学校继续学习;约占75—80%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知识加技能的学习,为进入社会就业做准备。由此可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是同一层级教育,因为教育目标不一致,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任务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一层级的两种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的,二者缺一不可。
从2015年甘肃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公布的情况来看,2015年初中毕业生的总人数是332350人。当年普通高中招生数为199426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816人,高中阶段教育合计招收281242人。到2017年同一届学生参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时,普通本科录取73455人,专科录取65060人,本专科合计录取138515人。在这些录取人数中中职毕业生录取到本科学校1287人、专科录取7510人、高等职业学院通过单招推免录取10089人。以2015年高中招生人数到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录取人数来计算,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是59.99%,有约40%的普通高中学生不能直接升学,继续选择复读来年再参加考试的学生所占比例也不是很高,这40%的高中学生需要直接走向社会就业。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容量是有限的,在目前高等教育总量不变,不能满足百分之百的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院校学习,甘肃省2017年招生人数总量计算招生只占全部应届毕业生的49.25%,而未被录取的约一半多一点的学生是需要学习专业的谋生技能,所以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应当大体相当。从国家公布的教育数据来看,1985—1997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基本上是各占百分之五十,也就是我们说的1∶1的比例;1998年—2004年在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逐年缩减并遇冷,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成6∶4的比例。如果通过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加普通高中数量,而高等教育招生数不变,那么普通高中生高考的录取率就会降得更低。从人才培养来说,对未被录取的学生,单纯从就业角度,普通高中教育下的学生较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并不占有优势。为了在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应该继续保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中专协调发展,在一些重点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甚至应该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攻坚的主要手段,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完成普及高中阶段任务。
就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来讲,如果完全放开招生的自由选择权,无论是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家长的支持态度、以及对学生吸引力都不具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外部原因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职业技术工人的认同、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技术工人的工资结构与工程师(教授)薪酬制度偏差;从内部原因来看,办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和水平偏低、生源质量不高基础薄弱,是制约发展的主要根源。
中等职业教育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便利条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使更多家长愿意让子女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选择成熟度。同时提高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倡导“职业无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应定期表彰奖励高技能青年工人,将拥有一定技能作为晋升管理岗位、加薪、评选劳动模范的条件之一,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为学生技能训练和实操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决心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重视普通学历而轻视职教学历的做法。制定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同样有出息、有发展前途的文化舆论和氛围。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后,除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要尽早修订《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职责,建立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基金,鼓励和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学徒培训,完善工学结合、质量监督检查机制,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职业学校基本评价标准。特别是省级层面应该切实加强部门合作与沟通,通过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统筹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工程,既扩大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模,又有效培养数以万计的普通技能型实用人才。
另一方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为中等职业教育拓展发展空间,“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激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这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学历到顶的“天花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的对口升学考试、五年一贯制、3+4、3+2、或者单招推免等方式进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满足中职生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形成中职毕业生就业有技术、升学有通道的格局,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
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要做到职业岗位与学校所教、所学无缝衔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只有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会生产制造核心技术,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有明显的不同,它使人的才能在职业岗位上得到直接、充分的体现,将自身的能力直接作用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上,应用于生产的整个过程,创造出直接的价值。因此,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岗位业务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首位。而用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考核,因而提高了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程度,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无缝对接。当前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许多种,“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政府也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但是就企业这一方面来说,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吸引企业参与,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引入现代学徒制,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应积极引入国外的“二元制”教学模式,将文化课教师交给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交给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同时师范技能在取得专业资格后进行集中培训,或者要求有一定的实习或从业经历。企业师傅则重点强调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进行教学方面的集中培训。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充分地利用企业和工厂的便利条件,对职业教师进行实践性质的教学,使职业教师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
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从职业准备教育就开始对学生、家长和企业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对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到所选职业与自身需求的吻合。在我国,职业指导做的还远远不够,即使是现有的职业指导也只是短期性的。开展终身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在校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选职业的现状、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所需要的技能,有利于企业的人才招聘,制定人才选拔标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员,有利于帮助弱势群体进行职业选择。因此,应进一步重视并强化职业指导,在中小学阶段就应开展职业指导与咨询,同时要真正行动起来,做好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准入制度落地,并使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发布与劳动力市场预测成为常态工作,提升职业指导与市场用人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做到人尽其才,才适其职。
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这些重点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落后,使一些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选择读职业中专,他们认为再上三年学还得找工作,不如早出去打工挣钱。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使得这些初中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外出打工也只能做一些重体力、无技术的粗活,所挣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的生活,很难让家庭摆脱贫困。对初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是提高新一代农村劳动力素质、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也是在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关键。
国家围绕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重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在每个地级市至少建设好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同步推进普通话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青壮年农牧民应用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和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实现东西部职教集团、职业院校结对帮扶全覆盖,落实好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保障政策,东部地区从东西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中,按照不少于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资助学生交通、住宿、教材等费用;校企联合培养类职业教育优先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公益性职业培训优先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贫困职教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建立贫困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动态管理和服务,优先推送就业岗位,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这些重点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在成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的同时帮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