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 怡
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之一。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主要表现为公民对自身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
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现代社会,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同时又是义务的主体。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公民意识必然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方面是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而浑然不觉,另一方面是侵害别人权利的事时有发生。他们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权利,也不知道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利;不知道维护个人的权利,也就不可能自觉地承担应尽的义务。因此,培养他们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显得很有必要。
盛行多年的片面的“应试教育”重成绩而轻能力,重智育而轻德、体、美育等,造成大学生公民普遍的知识水平较高,但行为水平偏低。对于任何个人来说,空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而不能将它们付诸行动,终究不能成为一种美德。高职院校的学生行为习惯差、公德践行水平低,在公共生活领域不能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故培养他们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品质和意识尤为重要。
现代社会,市场法则无孔不入,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大学生自我意识也明显增强。大学生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大学生失去独立人格,对于社会的失范和各种流弊不能认真分辨,以致随波逐流,迷失于物欲横流中不能自拔,从而使个人的健康发展遭受挫折。独立的人格意识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必然要求,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社会公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国家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虽有较强的爱国之心,但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遭遇冲突时,他们往往倾向于顾及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和集体利益。此外,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缺乏社会参与意识,他们意识不到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条件,恰恰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过程之中。因此,只有强化他们的国家理念与社会参与意识,才能使他们的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真正得以提升。
由于公民意识包含了诸如平等、自由、民主、人格独立等丰富内容,因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能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提升为人处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它建立在全员教育的普遍性基础之上,与面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不同,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公民,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培养高职学生强烈的公民意识对增强他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公民意识教育本属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修的通识课程,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广大高校的足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缺失的弊端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显露无疑。在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和推进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快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
作为个体的人,只有自主、自律并能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才可能成为属人价值关系的主体。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必须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大学生增强权利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对自身作为社会公民具有合理的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并能在公民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这将会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并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成为高素质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公民意识教育产生兴趣,使广大高职大学生认识和领悟到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是让公民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除了在大学德育课堂渗透公民意识相关知识,在大学语文等人文素养课中加大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比重外,要积极开发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并根据高职学生的身份定位和实际的认知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做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内容。此外,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非常重要,不能点到为止,而要系统有序。还应创新教学模式,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素质的提升。
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公民意识教育,不仅能让这种教育落在实处,而且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可谓双赢;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形成了公民意识,主体性也得到了增强,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网络所具有的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特征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更大。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网络空间也能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助力。
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最重要的就是看到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都能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的高素质公民。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感受结合起来,是提高公民意识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达到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知行合一”。
要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唤醒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基本社会角色是公民,负有社会责任,必须履行社会义务。
意识是先导,能力最关键。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自觉意识,更要培养和锻炼他们有效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鉴于高职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淡薄的现状,高等职业院校应勇于担负责任,加大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力度,并积极构建途径方法多样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高效的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体系。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利用各种资源、依靠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不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体系,还需从课堂向课外扩展,引导高职大学生走出象牙塔、阅读大社会,积极投身到实际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合格的现代公民,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许耀桐.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J].求是,2009,(03).
[2]傅红冬.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5,(05).
[3]刘长艾.国际视野下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杨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5]武启云.大学生公民意识及其培养:[J].青海社会科学,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