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良
(西北师范大学 财务处,甘肃 兰州 730070)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文件中指出,“要提升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各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基础领域研究,以科学前沿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强科研应用方面的研究”。因此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为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切实把科学技术研究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但在高校科研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腐败事件时常发生,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 [2016]50号),“其总体要求中提出坚持‘放管服’结合,对科研资金进一步加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这样的政策无疑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科研资金管理迎来“放管服”的大环境下,一方面,简政放权给高校老师的科研经费使用权限进一步扩大,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科研经费管理中蕴藏的风险也进一步提高,为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于这两种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更大的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
本文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对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还针对性的选取了xx师范大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和管理机制,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高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希望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有利于高校提高科研经费使用规范性,提高经费利用率和预算执行率,减少腐败现象和资源浪费。激发广大从事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科研竞争力,促使国家合理调整科研经费分配体系,使科研资金流向高新技术领域,保障科研经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价值。
1.科研经费制度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监管责任不明晰
科研经费的使用在科研项目中十分的重要,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流程、系统化的管理,从项目论证、项目立项、资金拨付、预算执行、经费监管等各方面落实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但是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如何界定科研经费制度的法律属性则成为关键,只有明确地界定法律属性,才可以有效的确定监管责任。
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科研经费来源的法律关系划分不清,将科研经费的纵向和横向混为一谈,在经费的管理上相当混乱等问题。虽然“中办发50号文”中提出“项目承担单位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虽然文件中对横向经费的管理方法进行了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是相关部门对横向经费的具体管理细则并没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正是由于管理横向经费制度的缺少,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把纵向和横向经费的管理混在一起,管理起来相当混乱。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为了能严格管理和监控科研经费,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往往按照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管理横向科研经费,这种管理方法使得横向科研经费使用不灵活,与横向科研经费按照合同管理的管理办法不符,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
2.经费拨款滞后,仍然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
高校科研经费依旧存在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虽然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然存在项目已立项,项目资金不到位,或者科研项目已经结题,科研经费还不到账的情况,但是与科研项目有关的科研活动已经开展,科研人员只能垫付资金。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以及心理获得感,还使得研究的时间被挤压,研究项目的工作效率严重降低。特别是对设备和仪器有较高要求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到账的不到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设备的招标工作周期长,过程繁琐,资金数额大,还要配套科研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前期准备工作占据大量的时间,影响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还要求科研人员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很可能造成缺乏验证、剽窃等学术腐败问题和法律风险。发生项目资金拆用,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3.涉及人员违规,存在潜在风险
在高校中,经费的违法使用也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订立虚假的设备采购合同套取经费、开具虚假发票、把科研经费直接变成个人收入等,违法套取科研经费影响恶劣,金额巨大,是教育部纪检组的重要巡视领域,高校应当建立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设置制度红线,使得科研经费合理、合法、合规使用。
除了广泛存在违法现象,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还存在违规的现象。高校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问题主要包括:超越开支范围支付、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在不同项目之间调整预算、科研设备采购未能依照政府采购的规定依法招标、短时间内经费使用金额过大随后未见资金支出等。通过查阅国家审计署文件可以发现,高校的科研项目不符合相关经费管理制度的数额相当大。还有一个乱象就是经常把科研经费用在科研以外的事情上,科研经费应该用在科研项目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经常经费私用,虚开发票,实际上买的是私人物品,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1.缺乏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全国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在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制度繁多,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至今缺乏全国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同年科技部也发布《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督的通知》,2007年科技部又发布《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但由于各部委之间没有及时沟通协调,极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制定的政策内容差异颇大,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
2.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没有科学地计算。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高校只进行了直接费用的核算,但是没有核算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但是很多高校只是在下拨的科研经费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无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补偿。
3.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系统不科学。
这一问题存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项目的预算编制不真实。在编制预算的时候,项目人员随意性较大,没有从经济型、政策性等方面考虑,编制出的成本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成本失实。二是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呈现出项目组化的现象。何谓项目化?通常科研项目完成预算编制后,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进行审批后,由财务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才由分管财务的学校负责人签字盖章。看似层层把关,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科技和财务部门都不会仔细检查,只是例行公事的审阅,然后签字盖章。学术委员会,则更多的关注项目的情况。这就导致对项目是否科学存在疑问。三是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均没有做明确的规定。科研人员比较关注科研本身,同时又不具备财务知识,而财务人员呢,有财务知识但是却不懂科技研发,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方案内容以及项目金额都值得商榷。
科研经费泛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而作为科研经费的一种,高校科研经费与其他类型的科研经费相比,具有多样化的来源以及规模大的特点,其中包含许多的项目,这些项目又各自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办法,允许开支的范围也都不同。国家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经费,这几个经费的项目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每个项目又要独自进行核算。这也导致了管理制度无法完善的解决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得在科研经费的实际管理中捉襟见肘,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时也容易混淆不清,导致工作困惑,给其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是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较为随意。项目负责人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不是科研经费的预算问题,而是科研项目的质量问题,相对来说,申报一个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更容易得到批准。项目负责人在主要问题考虑过后,可能才会想起项目的预算问题。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毕竟项目负责人是站在项目的角度看问题,其本身不具备财务知识,考虑的更多的是自身的专业问题来提高项目质量。这也导致最后项目通过以后,经费划拨到高校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手中却没有一个详细的经费预算方案,不能够准确地把握的项目的进度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能够对资金使用行使约束,项目负责人在经费的使用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正是如此,导致在高校的经费管理中,常常会出现项目人员套取资金的恶劣现象。
高校科研经费大抵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监督以及科研预算的执行,科研管理部门来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项及合同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科研管理部门更注重于项目数量及项目成果,不侧重于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状况以及业务状况。作为财务部门,对于项目资金流向比较重视,侧重于经费的核算,对于项目的进展和预算却不够重视,而行政部门之间,在工作时容易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进行工作的开展,部门之间缺少协同。
以上问题在管理时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在最后进行项目验收时就暴露出来了,特别是在审计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导致项目无法顺利结项,对学校的名誉和科研的发展也造成影响。
高校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高校应该从自身出发,结合国家的科研经费规定,发展出一个既适合自身情况,又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体制。XX师范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个院系为主要管理者,而管理部门给予院系协助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该管理体制明确指出院系负责项目的业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院系负责科研工作的管理,可以提高各院系的科研积极性,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科研工作的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各院系又有些过于放任,院系权利过大,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就要管理部门在旁协助工作,既是协助,又是监督。该管理体制既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又对科研工作进行了监督,一举两得。
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要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同时依据政府的主导进行调节,如果不能与高校自身的情况有机结合,对于科研人员研究的积极性会造成不小的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众多,科研经费种类复杂,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工作,需要根据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用途等制定出不同的管理办法。
在制定过程中,科研经费的法律属性的确定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依据项目的性质和属性,对国家财政划拨的经费,要区分经费的性质和用途,例如科学事业费财政拨款,政府管理部门要严加管理;对于委托研发经费,究其本质,属于民法上的“承揽合同”,采用市场方式,课题组多做多得,而对于项目酬劳的分配,则不需政府的监管,直接由项目方和课题组二者协议决定。
监管的责任明确以后,紧跟着就是具体工作的实施,针对不同的项目,该严格就严格,该放松则放松,做到松弛有度,不紧不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科技的发展愈发重视,而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主力,更是责任重大。作为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各类科研经费管理的学习,了解不同科研经费的不同要求。关于经费的各种要求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熟悉科研业务,在科研工作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管,对科研人员编制预算进行指导,保证预算的规范性;促使科研人员合理的使用经费。在财务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支持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在高校科研经费监管过程中,存在违法成本低的情况,致使科研人员有时为了一己私欲,将科研经费装进自己的口袋,中饱私囊,成为国家的蛀虫。这样的情况,对于我国建设一个好的科研环境是极其不利的,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要加强管理,对于违法违规的现象绝不姑息,从根本杜绝这类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放权,坚持放管结合的体制。管理过于严苛,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同时也会提高监管成本,监管部门适当的放权,同时加强管理与服务,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能够为科研工作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我们切身体会到国家对于科研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科研经费科学化的管理尤为重要,在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上我们要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来不断提高科经费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国家在加强科研投入时,也不能忽略科研经费管理上的创新与改革,发挥自身的导向性作用。在高校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建立一个良性的科研环境,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