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君文
(甘肃省渭源县路园镇王家山小学,甘肃 定西)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不但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内容、途径,而且明确了教育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和肩负的重任。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未来教育的初步认识,谈谈如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应试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部分教室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教师必须真正树立起教书育人的正确观点,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
数学知识本身充满了唯物辩证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揭示它们,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从而自然地接受教育。如在数学圆周率π的取值时,结合教材说明,除了让学生掌握π的近似值3.14外,还应向学生介绍,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取值准确到七位小数,比欧洲早1000多年。如此落后的南北朝,我们的祖先已经准确地算出圆周率的值。由此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名人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而且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抓住点滴教育契机,适时向学生渗透。例如,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可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联系起来,再结合香港澳门被侵战的时间,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所学知识和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成为祖国建设的坚强力量,使学生受到具体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教学反对“注入式”“填鸭式”,提倡启发式,就是要坚持“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三为主:首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学习,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思维,传授知识,善于引导而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领会教学内容;最后,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教、学、辅的主要依据,充分结合教材的综合功能效应,更好地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成为祖国建设的坚强力量,使学生受到具体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两结合:课内教学为主与课外学习为辅相结合,课内课外相互促进,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学生在全面、和谐的发展过程中,个性得到健康地发展。一核心:指以启迪思维、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数学素质为核心。
习惯是一个人成长时期逐步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性,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可塑性很大。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主动探求未知的良好自学习惯。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状况及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和发展有明显的差别,产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决定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提高。尤其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成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
学困生由于多种原因,在集体中往往有被冷落、被歧视之感,这就要求教师张开爱的翅膀,沟通学生的心灵,让学困生随时感到教师的爱与希望。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愉悦、宽松、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勤能补拙。
兴趣是人们探求新知的良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这样他们既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又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使其改掉缺点,发扬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