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 辽宁沈阳 110122)
高等职业教育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的定位应体现应用型大学自身的特点,更贴近现实,与时俱进,努力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工匠养成教育的社会共识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课程目标改革的新方向。只有这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会更有效。课程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课程目标不存在缺位或错位。[1]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很少有学校把工匠精神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未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将工匠精神的教学和培养融入到主干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有关工匠精神教育的相关内容。专题教学或项目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成为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已成为一种正常的行动意识,而不是口号。[2]
工匠的精神是什么,什么是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为什么要提倡全社会的工匠精神,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等等,这些问题还没有被社会各界、企业甚至职业院校和高职学生自身所认识,所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转变办学思路,把工匠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未来高职院校的出路之一,从人力和财力方面加大投入,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建设心理教育对高职院校工匠的阅读,加强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除了对工匠精神的意义、价值和意义等理论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外,工匠的精神解读还应选择古今优秀工匠的故事,编纂精神宝库。丰富了相关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图书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高职院校工匠班可以穿插于主干课程中,也可以通过选修课开设。思想政治教师可以依靠工匠精神的解读,将一些工匠的理论分为几个模块,并通过专题和项目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首先,我们要把工匠的精神灌输给学生。在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解释了工匠时刻掌握技艺的故事,以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专业,引导学生在认可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专业,然后使学生愿意从事或甚至专注于他们的专业。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在高职院校开设特色工匠课堂外,还应充分利用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现有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虽然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但往往只是一种过去时,更重要的是,它根本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必须首先由党委书记领导,提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时间,学校应从财物属性等方面对思想政治课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切实把思政实践课盘活。高职院校应努力与市、县的知名企业建立联系,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和工厂,参观工匠的技术成果,引发学生内心对优秀成果和产品的自豪感,从而把“匠心”的培养变成一种行动上的自觉。不定期地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工匠走进高职思政课堂,向学生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与学生分享他们坚守技艺、执着专注、永不放弃的工匠精神。
手机微课已经成为媒体时代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越来越方便,现有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明显落后。学生们知道学生知道不认识的学生也知道。这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尴尬。在高职生的工匠精神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灵活功能,打造手机微课堂。这实际就是一种线上的自主学习,是线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但手机微课堂需要思政课教师精心打造。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设置班级教学微信或QQ群,精心准备工匠精神或工匠面谈或企业作风的理论知识点,提前使用微课堂。课堂内容回答问题或写作经验或撰写研究报告。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缺失,或者受到学校财力的限制,不可能被工匠“带出去”或把工匠“请进来”的尴尬,部门应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为手机微课堂的发展提供便利,并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加强教育部门和微观教室的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服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关注微课课堂,从而有意识地走进学生,从而自觉去收看和关注相关内容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学生技能,还要锤炼和造就高职学生的品德。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也是维护他们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主动担负起培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任务,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