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县大堡中学 甘肃陇南 746504)
在学校里,经常能听到老师们对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表白。年轻教师说:当初选错了工作,现在又没别的地方去,如有我肯定会离开教师这个岗位。年长的教师说:还有几年我们就要到头了,内退了就不烦了。还有的骨干教师说:现在努力工作,还不是为了评职称时有点材料……的确,许多教师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却出现了成长速度减慢,甚至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的现象。他们有的丧失了成才的渴望,日复一日的劳作逐渐磨掉了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有的由于纷繁复杂的家庭琐事,牵制了工作精力,加重了身心负担;有的则因功成名就的“满足感”,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导致自我提高的动机水平降低……这是一种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表现在工作规定多,学生考试分数要高,质量检测给教师压力大;班级工作要到位,班主任工作考核;与家长关系要好,不管家长态度怎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指责、训斥家长,还要做到密切与家长联系,工作中要小心提防家长举报,否则一旦发生,少则领导谈话……面对这么多的规定,教师是被动的,他们没有发言权,而且每一项都将教师分出个三六九等,教师们的尊严比较强的,很爱面子,所以这些规定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工作量的压力,更多的是心理压力。
俗话说“做一行,怨一行”就是这个理。现在有句流行的话,叫“审美疲劳”,意思是再美的东西,每天在你身边,被你拥有,你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漠然以待。
对于我们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显现的成就感空间只有评职称:初评小学二级,自然评小学一级,竞争评小学高级,仅极少数教师加倍努力评个中学高级。多数教师只有在评小学高级这个阶段,教师愿意努力,工作热情高一些。
教师是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誉的一个社会群体,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期望值很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经济分配多元化,在这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教师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教师的社会不公平心理日益严重,教师待遇普遍不高。教师法中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但这一法定条款长期没有得到落实,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教师的事业性,而且使教师群体有了被欺骗的心理感受。
要消除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学校行为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学校管理以师为本,教学管理以课为本、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本即主体、重点地位。以师为本,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首先要看得起教师,肯定教师,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学校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第二、通过学校领导集体的工作作风、业余爱好、学习态度来引领。一个学习型的领导集体必然带领教师群体学习,是创新型的领导集体必然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而任务型领导集体下的教师必然散慢、应付式。对教师来说,领导者提要求,讲方法是一种理论,只有领导发挥专业特长、身先士卒引领实践,那才是一种有形有效的管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第三、努力为教师创设成就感平台。余秋雨在他写的《山居笔记》中说:“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对,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一生,学生一茬一茬,平平凡凡,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他有着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即人有被别人、社会认同的需求,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需求,作为被社会给予神圣使命和崇高期望的教师更是如此。
第四、努力营造学校中各种角色地位平等氛围,学校领导不是地位高者,学校领导的服务性、平民性是教师最认可的领导品质。现实中教师最否认的是当了学校领导就远离教师群体的角儿。在学校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我们的工作是相同的,一个人在学校中的威信,是他的专业水平,人格魅力决定的。领导不一定就比教师强。“教学相长”的理论不仅适应课堂,也适应学校管理,所以提倡学校领导要向老师学习,学老师怎样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学着平等地和教师相处共事。
消除职业倦怠,以便让自己能够精力充沛地工作,积极主动地学习,愉快幸福地生活,这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做到:
首先,坚定理想,求得专业发展。有了远大而坚定的人生理想,我们才能在外界诸多诱惑面前,排除各种干扰,一心只系教育教学。但仅仅有了理想还不够。我们还要坚持学习,拓宽知识面,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专业化发展必须以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为基础。而扎实的功底又必须信赖于个人的终身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扎实深厚的功底,建成完备的知识体系,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其次,创新课堂,点燃生命火花。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发展的阵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还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凭自己的“热情”换来学生的“朝气”,从“老面孔”中发现“新气象”,才能让师生双方在交流探索中思想得到碰撞,在思想碰撞中情感得到升华,并在情感升华中锤炼出高层次的课课有新意、堂堂有异趣的新型课堂。
再次,勤奋反思,不断引来活水。在原有基础上重复徘徊,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难免会产生职业上的倦怠情绪。因此,要想消除职业倦怠,我们都要及时地反思。反思应该是多种形式的,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反思,都应该符合新课程教育的要求,立足于人性化的教学,着眼于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教师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反思遭遇阻力,或是力度不够的时候,这也恰恰是教师成长的契机来临之时,抓住反思带来的成长契机,发奋学习,引来自己需要的活水,必然会惠人泽己。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是我们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心态。只有消除了职业倦怠,快乐了,我们才能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