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西游记》对“初心”的修行

2018-02-23 23:46
学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徒悟空唐僧

《西游记》不是一本简单的神话故事、儿童读物,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是一部以神话的形式、带着浓厚浪漫色彩的、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伟大小说。这部小说可以从很多角度、很多线索上去解读它,比如社会的、宗教的、历史的等等。在这里,我试着根据全书几个连贯的细节及其所显示出来的线索,从信仰、意志等精神层面来说说《西游记》。我发现,这个“儒释道”合一的励志神话,表现的是一个人应该如何不断修炼和始终坚持自己“本心”的主题。

先让我们来看看小说开头和结尾所描述的环境。开篇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上下两句就已直接点出了“灵”“心”二字。故事从石猴出世开始,猴子花果山称王,在不胜欢乐之余,为能“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齐寿”,而云游天涯海角,四处拜师学艺。在这世上,能流传千古、万世“不灭”的是什么呢?大约于人类而言,只有“精神”或“思想”了,唯其可以不死。所以,猴子欲学“佛仙圣”三者,这就是立志。猴子的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非同一般:祖师是佛家的名号、道家的打扮、儒家的举止,整个就是一个集“儒释道”之大成却超然物外的大隐。他住在哪里?“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是人的“灵魂”所寄之处,“斜月三星洞”按照笔画写出来,就是一个“心”字(斜月是一个弯钩,“三星”是“心”字上面的三个点)。小说结尾几回,唐僧师徒最后到达了终点站——西天如来所在的“灵山”。这一始一终的场景都告诉我们,故事源于“心灵”,止于“心灵”。

唐僧师徒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也当为 “修心”。从天意看,佛祖如来认为四大部洲中的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是“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于是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人来西天取“三藏”真经,以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然后观音菩萨找到了唐僧。对唐僧来说,唐僧本人身世奇特,父亲在携母赴任途中被水贼淹杀,母亲被水贼霸占,作为遗腹子的陈江流(唐僧),被弃置于木板,随江漂流,后被寺庙收养为僧,最终杀人报仇,然后立意安禅。从时间上看,故事假托发生在唐朝。泾河的龙王因违背玉皇大帝的旨意,擅改下雨时辰,少降甘霖,触犯天条,依罪当斩,求唐太宗李世民搭救。太宗本已允诺,却因魏征梦中斩龙(斩“龙”应该是影射“玄武门之变”),被老龙阴魂告入地府对证。太宗还魂以后,心中难安,召集僧道作水陆道场以消灾弭祸,实际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宁。接着,太宗又进一步安排唐僧到西天去取大乘佛经。在赴西天的途中,唐僧先后收下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和一匹坐骑小白龙。这些徒弟无不有罪孽在身,按照佛旨,需要一路保护唐僧,度过九九八十一劫难,方能赎去罪恶,修得正果。因此,整个取经过程实际上是“心灵”救赎,即各界各方意志修炼的过程。

《西游记》里面,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等各角色的性格很有意味。先说人人喜爱的猴子。他原本天生一石猴,“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他聪明伶俐,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富有反抗精神,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好胜心强,喜欢捉弄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勇”。他与天斗,直捣天庭,号称“齐天大圣”;与地斗,闯入地府将生死簿的猴籍一笔勾销;与龙王斗,潜入龙宫拿得称手兵器如意金箍棒;他与妖魔鬼怪斗,甚至遇到了神仙、菩萨、佛祖,不忿气也要斗上一斗。最后他受封“斗战胜佛”。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但他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还喜欢搬弄是非,动不动就打退堂鼓,要回他的高老庄。当然,他对唐僧是忠心不二的,真打起架来也很勇敢。猪八戒最大特点是“懒”与“贪”,他最后做了“净坛使者”。沙和尚在收伏以后看上去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但其性格沉闷,寡言少语,之前在流沙河就杀“僧”无数,其最大特点是“忍”。唐僧有时显得非常迂腐无能,好歹不分,是非不辨,但他善良慈悲,信仰坚定,严守戒律,目标明确,永不放弃,他最大的特点是“坚”。由此可以看出,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实际代表了人心的四个方面特性,这师徒四人恰好组成一个“心”字。悟空、八戒和沙僧是那“心”上面的三个点,唐僧则是那统住三个点的一个“钩”。师徒四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可以看作是一颗心,或一个人(譬如唐僧的原型玄奘大法师)。悟空象征着人心的野性、聪明、好胜和勇敢的一面,他只在唐僧念的紧箍咒跟前驯服,所以,在小说的很多回目里,行者悟空常常被称为“心猿”。八戒则象征着人心的贪婪、自私、愚蠢和懒惰,以及许多其它的人性弱点。沙僧在老实忠厚的下面,潜伏着人内心深处的阴忍与残忍——这一点,从他套在脖子上用九颗(“九”表示无数)吃掉的取经和尚的骷髅头做成的佛珠项链就可看出。唐僧象征着人心的善良和慈悲,尤其是内心中执着与坚定的一面:坚定的信仰,坚定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坚定的行动。作为取经团队的领导人物,唐僧至关重要,没有他,其他三个小“点”就全部蹦出去了,团队早散了伙,取经也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西游记》可以看作是一个励志故事,或者一部成功学:成功虽然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并坚持你的信心,你的决心,还有你的恒心。如果没有,就必须在接二连三的挫折中经受住考验,不断地修炼。原著第十九回乌巢禅师也曾预言唐僧取经之路的凶险:“千山千水程,多障多魔处。若遇凶险时,安心休恐怖。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西天路上山高水远,迢迢万里,妖怪挡道,群魔乱舞,很有社会寓意。但乌巢禅师送别四人时特地叮嘱唐僧道:“遇魔障之处,但念此经(注:指《心经》),自无伤害。”我们凡人的大多数,可能一开始心中也有理想、有目标,心里也装有一只好强的小猴子,当然,也跟着一个贪吃爱财好色懒惰的猪八戒和一个阴暗隐忍的沙僧。但渐渐地,这个猴子就成了早上(少年)下山的猴子:看到玉米掰玉米,看到桃子摘桃子,看到西瓜捡西瓜,看到兔子撵兔子,等到夕阳西下(老年),回到山林,才发觉仍然两手空空。——不停地变换理想,不断地丧失目标,不能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大事,是一个人虚度一生枉自嗟叹的重要原因。

《西游记》最后,师徒四人连同白龙马,历尽九九劫难,终于完成了取经任务,修成了正果,但能够成佛的,只有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唐僧专心于一事,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由始至终,无一日懈怠。其间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百折不回。他这种不达目标绝不止步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所以,唐僧应该是、也只有他才可以当团队的领导,做“心”字的统领。而悟空在唐僧的约束下,也一路发挥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斩妖除魔,为护送唐僧完成西天取经立下首功。悟空从出世,到得道,再到因争名夺利而生心魔,最后到幡然悔悟而成佛,可一言以蔽之:佛家所谓“收放心而已”。在“心”字里面,悟空是最勇敢、最活跃、蹦得最高的那个“点”。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如唐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西游》。

猜你喜欢
师徒悟空唐僧
唐僧师徒再就业
“帅”悟空来也
我的“唐僧”表弟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悟空”之道
悟空戏八戒
惹人喜爱
唐僧的私密日记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