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教学案例

2018-02-23 23:10:24朱华丽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找规律规律小朋友

□朱华丽

【教学背景】

本节课教学的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5页例1。例1主要是通过圈一圈、摆一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形状、颜色等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所以,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弄清什么是规律,怎样找规律,以及怎样运用规律。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给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实践和创新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 “做” “用”中 “再创造”,让他们通过圈一圈、选一选、涂一涂、拍一拍、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设计感受规律、探究规律、拓展规律、应用规律、创造规律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创造,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8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去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学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找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有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苹果和梨图片各若干张,答题纸,1平方分米的白色纸卡。

学生准备: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各若干个,漂亮的彩色贴图若干张。

【课堂写真】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问:猜一猜,老师下一个会变出什么来?

老师接着出示一个梨子图片,继续让学生往下猜……像这样出示一个苹果、一个梨子,让学生猜下一个会出现什么。

师:咦!你们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

【设计意图】魔术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节目,此环节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步感知了规律,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片段二:

师:“六一”儿童节到啦!小朋友们正在开联欢会庆祝呢!瞧,他们把教室布置得真漂亮,正围成一圈跳舞呢!你们看见了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引导观察:彩旗是怎样排列的?这样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如果添一面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2)指名汇报:老师利用课件辅助演示。

(3)小组交流:图中的灯笼、彩花、小朋友队伍各有什么规律?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4)圈一圈:师问,如果继续添一个,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图形?在答题纸上圈一圈。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找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种内容。因此,笔者先引导学生参与 “找”规律的过程,学生逐步学会找规律的方法:先找到几个一组,再看一组内是怎样变化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 “扶”,引导学生观察彩旗的排列规律,再半 “扶”半 “放”,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最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整个过程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片段三:

1.发现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老师要为你们鼓掌祝贺。

(老师双手拍打出节奏×× ××× ×× ×××……并随着节奏说:棒!棒!你真棒!)

师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你们能接着拍下去吗?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

指名说一说。

3.表演规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规律编一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一看呢?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学生通过从掌声中发现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编动作表演规律等活动,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片段四:

创造规律 (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那你想不想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规律,画出美丽的图案呢?

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白纸卡,用彩笔画出或用彩色贴图设计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图案。

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小小设计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一次培养和提升。

【分析研究】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变魔术”是一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课时,我用 “变魔术”来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积极猜老师下一个会变出什么来。学生经历了从乱猜到有规律猜的过程,初步感知了规律,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老师则巧妙地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找规律”。

2.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规律、拓展规律。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上课的时候,笔者设计了很多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规律,操作完后,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

笔者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 “找一找”,第二个活动是小组交流 “说一说”,第三个活动是学生动手 “圈一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彩旗的排列规律,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最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学生初步学会了找规律的方法:先找到几个一组,再看一组内是怎样变化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3.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设计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找出和欣赏了许多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明白规律不光在书本上,也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设计表演规律,让学生自编有规律的动作,上台表演给大家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最后,设计创造规律 (小小设计师),让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白色卡纸上,用彩笔画或者用图贴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学生完成后,笔者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他们的作品,学生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都沉浸在数学带来的快乐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与感悟,在活动中学习与发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猜你喜欢
找规律规律小朋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小朋友们都哭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找规律”问题的基本特点及有效实施对策
《找规律》案例教学与反思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7:44:24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
巧解规律
论当今“小语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