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陕西洛南 726102)
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征,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小学低年级识字故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选择一些改编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想通过简单低年级识字故事让学生掌握一定词汇。但是改编后的故事趣味性降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低年级识字语感。少数教师直接选择原版低年级识字故事,给学生造成较大负担,无法达成低年级识字趣味性教学的目的。[1]
小学低年级识字故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低年级识字并逐渐喜欢上低年级识字。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正确理解故事教学法,教学时存在照本读故事的情况,没有了解读故事与讲故事的区别,无法激发学生情感,造成学生逐渐出现厌倦情绪。或是直接采用录音的方式讲故事,致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质量难以提升。[2]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课文中出现很多生字,和学生交通识字方法时,多采用加一笔、减一笔或换一换的方式,这种识字方式缺乏特点,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引入故事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这些不足。如学习“糟糕”两字时,可以编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一天,曹操家的米仓(糟)突然跑进来很多羊羔(糕),它们吃的正高兴,突然进来很多士兵,将吃的开心的羊羔抓起来了,真糟糕!这个简单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这些生字,同时还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故事,既能认识生字、又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一举两得。
再如,“严”字教学时,有学生给出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赛跑亚军因为骄傲长了一条长尾巴,他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改变骄傲的坏毛病,才能彻底消灭这条尾巴。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使得语文识字课堂充满童真,提高教学质量。
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插图资源充分挖掘,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小兔和小猴过桥》看图说话,教师可以预先给出一个简单开头,引导学生往下编故事:星期一的早上,小兔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向着学校走去,当他来到独木桥前时看见对面的猴妈妈带着小猴准备过桥,独木桥很窄,而且一次只能过去一个人,该怎么办呢?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编故事,有的说,猴妈妈摘桃不赶时间要让小兔子先过桥,要不小兔子上学就迟到了;有的说,他们谁也不让谁,就通通掉进河里啦;有的说,小兔让小猴先过桥,因为他年纪小,要照顾他……教师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赞赏与鼓励,表扬那些尊老爱幼的答案,夸奖仔细观察与动脑的孩子。低年级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3]
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将生字以图片的方式,直观的展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已经不是教学的目标,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汉字,并感悟到汉字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课堂上,我往往运用故事教学法,将汉字融合到某一个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生字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加深“字”留于学生大脑中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在学“日”这一生字时,我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太阳图形”转化成为“” (甲骨文“日”)的过程展现于学生面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画一画“”的样子。通过学生亲手画,对“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我领读“日”读音。“日”字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即为“后羿射日”。在教学中,我讲给学生“听”。我用了 3 分钟时间,将“后羿射日”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讲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位学生面部的表情都比较精彩,甚至有的学生模仿“后裔”拉弓的动作。可见,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而通过“后羿射日”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日”字的认识,还认识到“日”每天“东起西落”,对于人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4]
总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要灵活的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构建高效率的识字教学课堂。本文中通过联系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