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郯城实验中学 张 辉
所谓倾听就是人们在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倾听者对演讲者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对演讲者的一种评价态度。生活中,利用倾听来了解演讲者的思想和行为是人类必需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表达,不仅能够指引教师去了解学生内心和行为,也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内心真实反映,继而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教育引导的效果。
所谓愿听愿诉,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愿”的基础之上的。一般教师的“愿”是深入了解学生的表现形式,在师生的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倾听的习惯养成是建立在教师“愿”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学生才“愿”在老师面前倾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种良好的互倾互诉氛围的养成,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对教师倾诉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师生间良好沟通的基础。同样,这也体现着学生对教师的高度信任,让学生愿意打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耐心和包容心。在学生对老师进行表达时候,无论表达方式的长短,表达内容的繁简,表达的效果清晰与否,也无论学生的表达情绪激动与否、偏激与否等,教师都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最后,教师要具备优良的沟通技巧。无论在怎样的情景氛围中,面对学生的倾诉,或是侧耳倾听或是交流引导,教师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介入而影响学生,要使师生双方在交流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所谓“话外之音”,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倾诉的内容发现所述问题的本质,掌握学生叙述问题的结症所在。所以,教师能够根据敏锐的细节捕捉,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做出准确的自我判断和正确的行为反应。教师面对学生的倾诉是各种各样的,尤其是面对学生的激动状态,甚至是呈现一定的自我失控状态下,教师应当表现出沉着、冷静、从容。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课堂面露迷茫时、烦躁不安时、欲言又止的状态时,教师要及时运用眼神、手势等形态语言加以引导帮助,这样才能把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反馈和学生的课堂心态。在教学之外,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留意学生的心声,这不仅能够了解学生,也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所以教师不仅要愿听,还要善听,要在倾听的时候认真揣摩学生的意图,分析其表达的实质,继而推断出学生想说却因为顾忌等原因的未尽之意。这样教师才能理解学生真正的意图。
所谓“读懂学生心声”,就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进入学生的内心。教师的倾听不仅用耳朵就够了,而是用教师整个心灵。教师用角色互换的思维模式,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所倾诉的内容,用学生的逻辑思维形式去看待问题。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学生的倾诉,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教育和恰当地引导,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聆听和欣赏中体现交流的快乐和被尊重的成功感。一个真挚的微笑,一句小小的赞扬,一个严肃的眼神都可以把赞赏、表扬或者是批评从心中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老师的意图,最终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交流的兴趣和动力。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倾听从某一方面来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学会倾听,是教师的责任和追求。总之,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完整地表达其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学生说的合理应该给予表扬,如果说的有错误也不要直接否定学生,而要有艺术地引导和点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