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2018-02-23 16:3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电算化薪资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在知识信息量还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大智移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喜欢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更乐于接受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内容为例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信息化教学概述

1.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会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选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会计信息化》,教材步骤详尽,但内容较为基础。根据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整合成七个模块,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模块5中的任务1“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设置为2课时。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业务需求,对教材中该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增加多个工资类别设置和复杂计算公式的讲授,适当提高了难度。

2.教学对象。本门课的教学对象是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对“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前4个模块的学习,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专业学生学习状态非常好,认真刻苦,课堂出勤率高,喜欢动手操作。但学生急于求成,拿到学习任务时,通常不加以分析思考就参照教材步骤提示进行操作,遇到复杂问题时无从下手,解决问题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差。

3.教学目标。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围绕培养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信息化人才这个总体目标出发,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设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熟悉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掌握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的流程和方法;理解薪资管理工资项目设置和公式设置的逻辑关系。②技能目标:能够结合企业实际业务设置工资类别和人员档案;能够设置不同工资类别的工资项目;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工资项目的逻辑关系完成公式设置。③素养目标:具有较强的会计软件核算内在逻辑的理解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认真细致、严谨敬业,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灵活根据企业实际业务要求完成薪资管理系统工资类别的设置、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设置不同工资类别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在计算公式中运用定义IFF函数来快速获取工资项目数据的方法。

5.教学设计。①教学策略。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操作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改错追源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学生从基础任务入手到师生合作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综合任务,课堂中运用教考平台练习和测试模式对综合任务进行训练,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让普通水平学生通过反复训练知识点,查找差错根源,巩固教学内容,同时高水平学生自主进行高阶任务的训练,实现操作技能的提高。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任务导入、知识讲解演示、任务分解操作练习、测试、评价与提升6个环节来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在云桌面网络操作平台完成教材中“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基础任务操作。教师收集企事业单位薪资管理流程和职工工资条,对真实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检查。根据调查分析和检查结果,邀请学生代表参与教学设计讨论,确定本次课的教学方案。最后,教师编制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分解成碎片化的知识点制作成测试试题,在题库制作系统中完成试题制作并发布到考试服务器中。

2.任务导入(5分钟)。以真实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表为作任务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工资发放表,对工资项目结构和项目间计算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针对同一单位有几种不同结构的工资项目,甚至有两个以上不同工资发放时间段的情况,如何在薪资管理系统中进行实现?②工资项目中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合计如何实现,涉及哪些工资项目?

3.知识点讲解演示操作(10分钟)。教师根据薪资管理系统数据流向设计出流程图,并运用流程图介绍薪资管理系统业务处理操作流程,让学生从逻辑上理解薪资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前后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流程图中解答任务导入时留下的第一个问题答案,通过设置不同的工资类别来实现在一个工资账套中几个工资发放表的制作。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运用U8财务软件进行辅之演示操作,使学生从概念上和实践操作上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4.任务分解操作(35分钟)。教师开启新道财务综合实践信息化平台教考系统练习模式,组织学生使用学号登录进行任务分解练习,共有4个子任务。

(1)任务解成碎片化,进行单题评分。学生根据碎片化任务描述完成相关操作,并运用教考系统的单题评分系统进行单题评分,判断操作是否正确。对操作错误的知识点,根据评分点找出差错原因,完成正确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难点重点讲解和个性化辅导。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完成任务时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个性化指导。针对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选取一名操作出错学生的账套进行演示,分析错误的原因与其产生的后果,经过顺向和逆向操作来讲解,帮助学生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结合真实案例,化解教学难点。从企事业单位真实的工资发放表结构分析出发,重点讲解工资类别的概念,并通过在同一个工资账套中通过设置不同的工资类别实现几种不同项目结构工资发放表的制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工资类别的作用。

(4)借助流程图和EXCEL表格,突破教学重点。运用以EXCEL表格的工资异动表中数据项目的计算关系讲解增项、减项、其他项的区别,使学生从逻辑关系上进行理解“增减项”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工资项目和计算函数的逻辑关系。运用VISIO绘制的数据流程图讲解IFF函数,帮助学生从函数逻辑关系和数据走向上分析函数的实现功能和使用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5.测试(30分钟)。教师开启新道财务综合实践信息化平台教考系统测试模式,组织学生使用学号登录进行测试,时间为30分钟,学生测试完成后将结果账套导出保存。

6.测试评价分析(10分钟)。运用新道财务综合实践信息化平台成绩管理系统导出测试成绩,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分层实施教学,组织有错误的学生在练习模式下导入结果账套,进行试卷评分,找出失分原因,进行差错分析,对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测试得到满分的学生,完成提升任务“录入人员工资 数据,并计算汇总”,为下次课学习做好预习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与创新

1.教学效果。一方面,灵活运用教考系统的练习模式和测试模式对知识点进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从测试结果来看,优良率达到了78%,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学生教学反馈满足度高。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了企业事业单位的真实案例,真正学到了企业薪资管理的业务操作流程,灵活运用教考系统的练习和测试模式,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特色创新。一是教师主导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灵活穿插于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进行差错分析,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二是三平台实现任务整体化,知识碎片化。三是运用三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任务整体化、知识碎片化,使教学反馈及时高效,让学生获得了充分学习满足感,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四是流程图助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五是运用流程设计图帮助学生疏理数据流向,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智移云时代的专业学习。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电算化薪资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浅议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