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七小学 邢学华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贯彻生活化策略的积极作用,强化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了解数学学科的内在价值,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文着重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生活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所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化策略,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手,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善于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其中与生活距离较远的应用题,应进行有效“加工”,转变为贴近生活的内容,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使其感受到数学其实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以彰显出生活化策略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圆”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可以在课堂中摆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足球、碗等,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这样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才能够快速理解题意,以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小学生常因不懂题意而造成解题困难。对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生活实例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小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以实现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实例的选择,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兴趣所在,提炼出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的实例,并将其与数学教学相融合,来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理解应用题的意思,对数学应用题产生亲切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总体提升。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时,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家里存在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物品,如电视是长方形的、椅子是正方形的等。这样,小学生在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时,才能够充分理解题意,准确解答问题,并不断地突破难题。
应用题普遍是通过生活来取材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多数应用题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正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生活问题,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探寻数学知识,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另外,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促进生活情境与应用题教学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忘记自己正置身于课堂中,打破生活与教学之间的界限,让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以有效激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得到巩固。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设计出有趣的生活问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如李磊和王强一起去买铅笔,李磊买了8支,王强买了9支,那么他们两人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通过这一应用题的设计,能够让小学生联想到自己购买铅笔时的情境,进而更好地理解此题,最终实现小学生对加法的有效运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机械地灌输应用题解题的方法,小学生在倾听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云,难以理解教师所讲述的解题方法,更别提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了。然而,学习知识的本质目的在于运用知识,若单纯只为学习,岂不是抹杀了数学学科的深层次价值。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化策略来增强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他们不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解应用题的兴趣,进而调动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课堂上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获得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策略,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获得有效提升,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化策略的优势,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设计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 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促进其对应用题的理解,从而使数学解题能力获得有效提升,最终有效发挥出生活化策略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