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锦绣幼儿园 包亚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生活与身心发展的需要,应以游戏为切入点来探讨课程。”在幼儿课程构建中引入游戏,让幼儿课程呈现游戏化,符合幼儿认知成长规律,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能够为幼儿教育教学带来全新认知体验,塑造幼儿多种生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现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精选课程构建内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游戏化处理,不仅体现基本的教学理念,还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有整合理念,充分观照幼儿审美兴趣价值取向,利用多种信息途径,为幼儿准备更丰富的游戏课程内容,以满足幼儿课程教学的实践需要。
幼儿对游戏的敏感性很强,教师在游戏资源整合筛选时,需要充分观照幼儿个性需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喜欢个体性游戏,互动意识比较欠缺,教师在游戏课程设计时,需要精选具有较高色彩度的内容,让幼儿自然进入到游戏之中;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合作意识,群体游戏比较适合,教师要注意游戏课程向互动方向调整,为幼儿提供角色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学习认知的成长;大班幼儿对游戏要求更高,需要带有情节性、对抗性游戏的介入,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还要考虑幼儿性别,这样才能满足幼儿个性需求。游戏课程资源信息极为丰富,教师要有筛选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幼儿心理需求展开相关操作,自然能够提升游戏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在游戏课程执行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执行者,自然要对课堂教学负责,特别是课程游戏化处理时,需要教师对游戏资源有更多的占有,对课程教法有更多研究,这样才能提升游戏化课程教学效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游戏化课程执行时,同样需要有科学的教法应用,教师要对教学积累经验进行科学整合,要对崭新的教学方法展开学习和借鉴,以丰富自身教法体系,提升游戏课程的执行效率。
游戏课程启动后,教师需要跟进指导,监督游戏的正常推进,并在教法运用上展开创新探究。如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看病”,教师先要给幼儿进行角色分工,还要对每一个角色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幼儿逐渐建立建设概念;在游戏启动后,教师还要跟进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服务,让幼儿始终能够处于角色之中。如果有必要,教师要以游戏角色身份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展开游戏活动,这对游戏顺利展开有重要帮助。很多教师不愿意主动参与幼儿游戏之中,感觉和幼儿一起没有太多意思,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与学需要达成更多和谐,自然要深度介入其中,为幼儿提升更多的感知体验机会,以提升游戏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游戏化课程组织形式极为丰富,教师要注意拓展方向的选择,开展主题课程游戏、社会课程游戏,可以为幼儿生活意识、社会属性成长提供帮助。注重幼儿个性成长,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教师要注意改善游戏化课程构建环境,为游戏化课程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游戏化课程保持高效性。优化课程游戏环境是幼儿教学的重要任务,幼儿对游戏有特殊情结,教师在游戏执行阶段,要注重幼儿参与环境的建设,以成功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运用运动游戏器材引发幼儿关注、布设适宜游戏空间,都能够促使幼儿提升关注度。幼儿对游戏有个性追求,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针对幼儿普遍游戏心理展开教学调度,自然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教学效果。
为提升幼儿游戏学习品质,教师要对游戏展开环境进行优化处理。游戏场地和器具的布设,对游戏展开有重要促进作用。如中班“彩球投掷游戏”,需要有比较宽阔的场地,还要有其他器具的辅助,制造出特殊的游戏氛围,幼儿游戏兴趣会更为浓厚,并在游戏操作中形成学习认知。如大班玩“登山游戏”,需要教师利用多种器具搭建“大山”,幼儿在进入游戏之前,教师还需要给出具体指导,传授一些操作方法,幼儿会自觉展开游戏操作。大班幼儿对一些挑战性游戏有更多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幼儿游戏心理展开对应设计,自然能够提升游戏匹配度,幼儿进入游戏自然顺畅,游戏训练成效更加显著。所谓主题游戏,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游戏设计,让幼儿在玩耍中自觉形成某种社会生活认知能力,这样游戏的价值度会更为丰富。幼儿游戏种类繁多,关涉面极为广泛,教师要注意进行适度筛选,为幼儿布设主题性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接触生活和社会,对培养幼儿生活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游戏化课程组织形式极为丰富,教师要注意拓展方向的选择,开展主题课程游戏、社会课程游戏,可以为幼儿生活意识、社会属性成长提供帮助。
“在具体实践探索中,为幼儿游戏介入创造环境,将幼儿游戏介入幼儿日常教学之中,对幼儿课程进行游戏因素挖掘,把创造性游戏资源植入幼儿课程。”主题游戏课程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校本资源情况。如中班“喂动物”游戏,教师找来一些玩具动物,并发动幼儿展开讨论,这些“动物”都喜欢吃什么东西呢?幼儿通过协商得出一致认知,然后挑选其他玩具充当“食物”,展开“喂动物”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对这些动物有了更多认知,特别是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方面获得了更丰富的认知成长。如中班“拼图”游戏,教师找来一些拼图材料,让幼儿根据完整图案展开拼图游戏,如蔬菜、水果等,幼儿在拼接过程中对这些东西也形成了更直观的认知。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主题游戏活动,可以从游戏中掌握一些生活知识。动物、植物品种众多,幼儿在拼图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平时无法学习到的东西。
幼儿都有主动探索社会的心理,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价值取向展开教学设计,用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调动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游戏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角色游戏和实践游戏的操作引导。中班、大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比较青睐,教师不妨为其设计关涉银行、医院、超市等方面的角色游戏,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生活和社会认知。实践性游戏设计时,要注意与社会生活接轨,需要从幼儿实际出发,降低游戏操作难度,让幼儿利用已有认知基础展开学习发动,同时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游戏课程进行全新的实践尝试,用探索的思维展开课程构建,促使幼儿在游戏玩耍中成长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