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515)
阅读范围不广。小学生的日常阅读书籍主要有课本和练习册,少部分学生阅读童话寓言书和名著。这样的阅读面似乎已经很广泛,但多集中于讲故事叙道理,其他科普和日常生活类书籍就极为少见。教师应当开拓学生的眼界,多提供其他类型的基础书籍。
学生阅读不主动。学生的阅读基本上由教师和家长主导,自主性不强。一般来说,教师和家长让学生看什么书学生就看什么书,给学生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老师和家长的阅读教育有其正确引导的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指路明灯的作用,同时也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兴趣,在合理的情况下多征求学生的选择意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愿。[1]
教学方法不科学。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多半是听讲解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一点也没有吸引力,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高。这种教学模式依旧是知识灌输式,没有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进行足够的改变。老师对文章的讲解基本上是蕴含道理的挖掘、修辞手法的使用、故事脉络的梳理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这几个方面,然而对小学生来说,这几个方面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也需要有一定的天赋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和试卷上的考题对文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分剖析。很多连作者都不知道有的情感和伏笔被拿出来让学生分析,使学生无所适从,茫茫然不知所以。[2]
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依然是模仿范文。由教师提供一篇范文,对范文进行讲解后便让学生按照范文的框架填充内容,一篇篇作文就此完成。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流程和修辞方法,但也限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写出的作文更流于形式。
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未全面同步培养,更注重的是读和写。但是,听、说、读、写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其中的一两项过于落后,一样会影响其他几项的进步。所以,同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十分有必要。
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语言知识的积累量也在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化。如果仅以教师本身的定位来教导学生,学生就很难理解,基础的知识很简单,但在教学上也是最难的。在教导基础知识的时候,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们更基础的知识是什么,能否用他们已知或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教导,以此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加以应用。
在学习写作的初期阶段,应当避免写作形式化。学生打算怎么写就让他怎么写,只要不是错字连篇、不合道理等问题就不必太过苛责。草原上的野马驯服之后总是比畜养的马跑得更快,这是因为野马刚开始的时候有可供奔跑的无尽草原。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学生的作文写起来会是无法驯服的野马,众多考试完全可以给这匹野马套上一条又一条缰绳。小学生写作的“草原”是不拘束,是教师对作文亮点的肯定。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学会表达情感,而不是只会在狭窄的框架中拼凑语句。
语言知识的提高在于日常的应用和积累,仅靠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是不够的。但是,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时间段,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做的是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将阅读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是最好的学习态度。写作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高于生活,寻找到艺术与生活的区别与共同点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阅读的文章就是艺术,理解文章的艺术在哪一处,和生活中的哪一样事情有关,和这件事的区别和共同点在哪里,由此来反推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继而学生自己当作者写作,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也就提高了。[3]
小学生的阅读肯定不是为了消遣时光,一般是为了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两种原因的阅读都不会让学生有很细心的态度去边阅读边思考,只是完成任务或者对内容有所了解就结束了。阅读一篇文章要读的认真,要有可以明确表达出来的阅读结果,要学会总结,要对比相类似文章的区别与不同。读文章,要理解文章与生活的同与不同;写文章,要表达文章与生活的同与不同。读文章、写文章的基础都在于社会生活,因为作者和作者之间不一定看过相同的文章,但一定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阅读时对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心灵产生触动,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质量的阅读。
所以,整合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关键在于寻找到他们的共同点--社会生活。阅读时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和道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写作时借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道理,这就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巧之一。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学关键在于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方法生动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寻找阅读和写作的区别与共同点,为学生破开文字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