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市烧锅镇乡中心校 吉林大安 131300)
1.忽视了对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部分教师在教小学生语文识字时,在教学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学生把每个字的结构、音调、含义以及运用语境学清楚,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不用去深入研究汉字背后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觉得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心智还成熟,无法理解和消化汉字所蕴含的人文属性。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影响下,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会让学生默写和背诵新的汉字,然后第二天用考试的形式去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把汉字纯粹的当成了一种工具性的语言。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比如,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其他方面能力都得不到锻炼。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削弱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只会被动式的接受和学习,而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1]
2.选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式
汉语汉字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背诵,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和繁琐。若是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仍然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汉字,会造成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学习,课堂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发生。汉字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通过认识和理解更多的生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异彩缤纷的世界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百态。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汉语字意的魅力,从中体会到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传统的教-背-记-考的教学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学生更不能真正领略到汉字语义的优美和独特。其实汉字教学方式种类有很多,都是语文教师可以借鉴的。[2]
3.不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部分语文教师在教授汉字的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汉字只要写得出来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没有深刻理解汉字其实是一项语言的实践活动,每一个汉字完成,培养了书写者语文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具体说来,从写字的坐姿,到字体笔画的顺序、字体的间架结构都是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琢磨和研究的。比如,之前有一档电视节目叫《汉字英雄》,选手通过主持人说出的汉字来书写出正确的汉字构造,选手在书写部分汉字时仍然存在着倒插笔的现象,比如说,“绒”字,应当先写左半部分,对于左半部分的书写顺序,大部分选手都是正确的,但是错误都是集中到右半部分的书写顺序上,很多选手都是先写“戈”字,然后再写里面的字,正确的字体笔画的顺序正好是相反的。从上面的例子里就看得出来,大部分教师对汉字书写过程不是特别在意。因此,语文教师将总结出来的正确的书写过程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对汉语生字的语言实践能力。如果教师教授汉字只注重结果,而不在意书写过程,只要是学生汉字书写错误就要求其重新熟记然后默写,不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真正进步。这种教学误区需要在日后的课堂中极力避免出现。
首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3]
其次,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生字的巩固,同一生字的对比练习等,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另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变。比如说,利用教材中的文言警句讲解汉字,学生在学会生字的同时,也学会了这句古语中所蕴含的寓意,反过来也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韵文来识字,合辙押韵的文章,易于学生接受和识记。这种优势在于减轻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学过程较为轻松,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类韵文,增加学习汉字的热情。总之,语文教师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能提升教学质量。在教授汉字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脱离文章,仅仅只教授汉字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字识字法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策略。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并适时配以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4]
最后,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同时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5]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只用正确掌握教授汉字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将汉字的书写过程和汉字背后所传达的人文素养全部都教授给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