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连城县广播电视台 福建 366200)
因局限于县市范围地方电视台不同于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影响广泛,在传播当地特色文化以及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事件中起到了特有的作用。作为县级电视台特色栏目的民生新闻节目因为贴近生活对当地舆情引导和民俗文化的传播上有着特殊作用。但基层电视台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以及专业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其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如何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发挥自身特有优势,结合身边事和人,体现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深度,对基层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电视台指的是地级市电视台和县地级电视台,在计划经济时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如今因为规模以及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基层电视台面临着生存窘境的巨大挑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都受到发展上的冲击,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危机也无可避免,各基层电视台更是首当其冲。地方电视台通过不断压缩规模依然无法解决生存困境,因此要结合自身定位,通过民生节目的深度报道吸引观众群,提高在当地居民中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基层电视台跨越生存危机的有效路径。基层电视台积极应对挑战当然,以平常心应对事物发展消亡这个必然过程,同时也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
民生英文中的“民”字是黎民百姓的意思,是指“百姓的生计”《左传·宣公十二年》最早出现了“民生”这个词[1]。现如今民生新闻作为关怀百姓生活点滴、关注百姓生活生计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对百姓平常的观察与信息采集后进行编辑传播,它体现和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民生新闻通过对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吃喝住行等生活点滴采取电视媒介进行宣传,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以及传播速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电视新闻媒介中,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实现了“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的民生新闻导向[2]。
作为一种新生的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近年来还处在不断的尝试摸索,且在各级电视台方兴未艾,基层电视台作为最接底气的电视台自然也会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且具有独有的优势。民生新闻节目的思想视角是以民本思想为导向,将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以人文叙事的手法立足平民视角进行体现。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收视对象主要是县域辖区内的居民群体,内容本土化特征明显,这些民生新闻节目对于本地居民心理黏合度较高,节目内容与形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得老百姓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收看节目。此外基层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时候立足百姓视角,针对本地居民的收视喜好量身定做节目,并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当地政府与百姓交流的平台,基层电视台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使用为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境。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各地基层电视台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它取材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事件报道普通百姓生活,报道体现平实性、贴近性。由记者自采新闻栏目题材,报道的内容有社会新闻、网上新闻、热线直播等,同时各类民生类栏目设置的热线电话也备受追捧[3]。然而,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的快速发展中也蕴含着不少问题,例如为了追求收视率出现选择题材媚俗、深度不够等。
1.新闻真实受到过分炒作的影响
地方基层电视台因为外部竞争及收视压力影响,在进行民生新闻采编时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对新闻进行过度炒作甚至以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有些基层电视台未经考证盲目夸大事实,对新闻信息刻意煽情和进行过分渲染、制作哗众取宠的新闻节目违反新闻采编真实性原则甚至出现编造虚假新闻信息以获取收视率。这对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严重的会引起居民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信任丧失。
2.节目形式雷同造成无序竞争
从表面现象看地方电视台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呈现比较繁荣的景象,但实际却存在节目类型单一、节目形式严重同质化现象。播出的大多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式在内容出现雷同现象,题材重复报道、共同争夺新闻资源现象日趋严重,如果基层电视台对此类现象不重视会引发很多负面影响:如,大量风格与内容雷同的新闻事件同一时间在媒体报道,造成新闻资源极大浪费;造成新闻结构失调;由于新闻不管采取何种口径描述统一内容的民生题材的报道会比较狭隘,造成对公众关注度的影响导致收视效果不理想。
3.报道的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含金量低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具有一定的自身品位与高度,然而在很多基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着眼点只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与媒体推进建设民生的目标背道而驰。忽略对题材好的筛选和编辑导致大多数新闻节目报道只停留在单个的片面的事件上,缺乏对新闻核心问题的有效解析或忽略对民生新闻事件产生背景的挖掘,因此在民生新闻制作中缺乏更具价值的信息应用,甚至有些内容娱乐化倾向明显,导致报道内容无含金量。经常将新闻关注点放在如邻里矛盾解决、车祸事故发生、家庭纠纷矛盾等,甚至报道暴力色情相关的事件吸引眼球,俗不可耐的新闻不仅不能实现真正的新闻价值,更影响到了社会价值取向。因为内容上的失重此类民生新闻生命力越来越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必将逐渐淡出受众视野。
4.新闻主体发生偏移,忽视农民地位
我们知道地方民生新闻节目关注的是“人民”,农民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自然是重要的受众,地方基层电视台作为新闻媒体是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纽带,理应通过地方民生新闻为农民提供话语权表达的平台,充分给予农民帮助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靠自己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很多基层电视台在民生新闻节目制作中脱离了广大农民,只是将城市居民作为受众群体,因此节目扩大受众群体为包括农民在内的居民解决他们亟待解决的医疗卫生和生活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是地方民生新闻节目一定时期内需要重点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民生新闻栏目在日常采访工作中,应当强化舆论引导意识,一改对百姓反映的问题实行来者不拒的工作作风。防止出现新闻工作主观、以偏概全、片面认识问题的错误,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各方关系的协调平衡,例如,报道在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时候既要体现对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支持,又要维护市民的利益反映居民的诉求,从而促进问题得到尽快解决,有效预防百姓和政府对立情绪产生。比如某基层地方电视台在进行关于《郊区农民卖西瓜难》报道时,注重替瓜农寻找销售渠道和市场出路,许多商户和市民在看到该民生新闻报道后,纷纷出手帮助瓜农进行销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对于政府部门政策和法规文件出台后关系到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基层电视台亦可以通过结合地方特色制作节目将比较宏观、抽象的政策和法规让市民易于接受和理解。例如针对上海市政府出台的张江科学城规划,浦东电视台通过制作新区系列报道,请规划专家和政府官员做了详尽解读,对规划进行分解、细化,使得当地居民对未来浦东新区的投资机遇、走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有了十分透彻的认识。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栏目想要在众多电视台的同类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树立自己独有的栏目风格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地方民生新闻节目要拓展深度,不能仅仅局限在民生事件的简单报道上,而是应该在该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追踪报道、专题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发生原因的挖掘与报道,使得广大民众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事情真相,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随意向民生新闻中添加不负责任的娱乐元素,应该力争还原整个民生事件发生的原委。新闻记者可以采取暗访、走访等手段在追踪报道过程展开详细的调查,尽最大努力获得来自当事人的第一手新闻资料。基层电视台还应针对比较具有社会意义价值的民生事件开展后期随访,并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电视台结合当地民生情况进行民生新闻形式上的创新,这有助于民生栏目在竞争激烈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提高节目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对节目实现准确定位,因此,基层电视台应对周边电视台的同类栏目进行分析实现差异化定位,使得自身当地民生新闻节目优点得到体现与突出,例如在节目编排中通过融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元素,让民众体会到节目的人情味,可以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实现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在节目深度得到体现的同时有效调动民众的观看热情。
基层电视台的日常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但少有新闻价值的小事,对此不能不报道,但也不能天天报道,这就对栏目提出了把新闻事件放在社会背景的高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分析解剖,从而实现通过对百姓小事的报道提炼出新闻价值,体现以小见大,构建全社会的和谐社会风尚,彰显出民生新闻深度、高度和厚度。也可以立足市民身边事对值得社会关注和思考的事件进行挖掘,实现以点带面,从而引起社会的共鸣。
地方基层电视台以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它服务于地方政府与居民,如何做好地方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地方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命力来自于广大民众的认可和参与,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地方基层电视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