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创新补短板 找准改革着力点
——浅谈县级台新闻节目的突围之路

2018-02-23 07:4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受众人才

张 勇

1 目前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短板

现在县级电视台已经与中央、省市级电视台站在了同一个竞争平台上。然而,由于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问题,加之外部网络传媒的冲击,县级台在发展上举步维艰,新闻节目普遍存在节目质量差、内容单调、形式老旧等问题。基层受众的普遍反映县级台不好看,主要是新闻节目不好看。这些问题致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生存面临着极大风险。笔者根据自己在县级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就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短板作一简要分析。

1.1 收视不高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在时效性上,也更胜电视媒体一筹。中央、省、市电视台的管理、节目制作水平和人员配备等都明显优于县级电视台,他们能制作出更优质的新闻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收视选择。

1.2 新闻不新

县级电视台每天的新闻报道内容刻板,编排老套。基本上是书记、县长头两条,会议新闻能有几条上几条。大多是围绕县领导所召开的会议、研究、考察等内容展开。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基层群众了解上级精神,知晓各级政策,但长期生硬的报道内容必然会使老百姓产生厌烦情绪,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降低县级台本就不高的节目收视率。

1.3 质量不高

县级电视台往往受经费的制约,对新闻节目生产制作的投入捉襟见肘,大量设施设备陈旧老化,采编水平得不到提高,后期制作能力低下,以至于达不到宣传效果和目的。而且县级台的新闻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报道技巧欠缺,使得所采访的资料不完整或者缺乏时效性,没有真正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去进行采访,见不到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导致新闻节目质量堪忧。

1.4 人才不济

由于体制限制,一些专业人才无法进入县级电视台工作。而编制内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竞争,工作积极性不高。县级电视台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并非科班出身,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与专业修养不够,不能很好地驾驭新闻节目。节目的受众关注度不高,导致新闻收视率不断下降。管理上,电视台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管人,缺少灵活性,并缺少相应的培训和培养机制,抑制了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新闻节目的发展和创新。

2 浅谈当下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举措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新闻就是要“出新制胜”,创新是新闻节目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既然新闻是一种求新的事业,那么创新就是新闻类节目提高质量,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必须重塑“内容为王、受众为上、渠道为先、人才为本”的理念,突出“节目创新,形式创新、传播创新、人才创新”补齐发展短板。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突围,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媒体竞争力。

2.1 踩准“三基点”牵住“内容为王”牛鼻子

新闻节目创新必须坚守“内容为王”这个根本。要使新闻节目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就要从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表达风格、人性视角、价值追求上进行创新,从而让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首先,找准服务大局结合点。要持之以恒的抓好时政新闻,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要会议决议,对群众关心的时政题材多角度、深挖掘,下力气宣传报道好。坚决克服会议化、程式化、表面化等通病,找准切入点,把握宣传点,深入挖掘鲜活事实,提高新闻资讯含量,及时展示县域发展新举措、新变化、新成就,积极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聚焦受众关注新闻点。会议新闻在县级台电视新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改变这种现状,要从新闻角度寻求创新,善于捕捉新闻“亮点”,突出会议活动最重要、最新鲜、群众最关注的内容,从百姓关注的角度予以报道。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更应该跳出会议写新闻,以会议为突破口,全方位、多侧面地剖析重要会议,善于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努力发掘受众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度报道,并以“短新闻大背景”的方式,把原本的常规报道连成极具冲击力的系列报道。

第三,找准联系群众契合点。县级电视台新闻应该以民本思想为基点,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让镜头多面向基层群众,从他们的视角去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点。对所要报道的人物、事件等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详实的了解,在报道中选用具有典型性的情节和细节,突出本土和个性特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朴实鲜活的表现形式,创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闻节目,有效提高新闻质量和节目收视。

2.2 巧借“三张牌”用好“受众为上”试金石

首先,善用“视听感”吸引观众。传统的新闻节目让观众看、听到的只是摄像记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而运用同期声,由当事人告诉观众所发生的事情,则会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更具说服力。合理应用同期声使观众不仅能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节目视听兼备、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宣传效果,提升观众的收视率。

其次,多用“现场感”打动观众。改变以往单调的“画面解说加访谈”的传统模式,让亲历现场的记者,从摄像机后走到镜头中,在不影响事件发展变化的同时,参与事件的全过程。在每一条可以体现现场感的新闻题材中,鼓励记者多出镜,出有效镜,让记者带观众去亲历现场,用记者的亲身感受,形象生动地再现新闻事实,给新闻注入更人性化的色彩。这样既增加了节目的现场感,又让观众感到亲切可信。

第三,巧用“播讲感”拉近观众。灌输式的新闻播报,已经脱离了受众的心理需求,难以争取受众的主动关注。他们更喜欢平和、亲切、自然,交流的传播方式。新闻要平民化,主持人也来自群众日常的生活,这就使得“说者”的对象感清楚正确,更易于把握态度的分寸,便于更加有效地传播信息。也给说者提供了表现生活的语言创作的大舞台,就会更加贴近受众情感,能充分体现同等交流的亲和力,赋予更多人情味的人文关怀。

2.3 走实“三着棋”打好“渠道为先”主动仗

只有用新媒体思维发展起来的县级广电,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判断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发展上有没有活力,则需要看它与现代化新媒体之间的融合程度。

首先,在互联上谋发展。互联网思维之下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划,甚至没有了地域层面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反倒给了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之内的县级广播电视台互联以及跨区域联合的机会。县级广播电视台必须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对媒体进行重构,增强核心意识与公信力,提升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形象,加强跨区域联合以及创新相关的管理机制。

其次,在互通中求共赢。县级电视台应积极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增强新旧媒体的合作共赢,打造热门跨媒体节目,创造具有广泛关注性的节目内容,创作出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更具网络传播特性的节目,推出更多的独家、原创、深度的视频内容。同时也可将节目、资源等内容进行组合打包,形成不同特色、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产品,方便观众依据自己爱好来选择所需内容。

第三,在互动下促融合。新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与用户的互动性。县级电视台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开展新闻报道,增大信息的传播范围。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当期新闻梗概,吸引受众观看节目,同时也可在微信下进行链接分享,方便受众点击收看节目,切实提升新闻的知晓度;受众也可通过手机App新媒体直接与电视台活动,甚至是参与到新闻节目中,既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广电媒体的影响力。

2.4 念好“三字经”激活“人才为本”源动力

活力源于竞争。县级电视台要引进竞争机制,广纳贤士良才,才能保障县级电视台新闻队伍的专业化与正规化。实行按劳取酬,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做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从而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首先,坚持人才为先,突出一个“引”字。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观念,从“等人才”变为“要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制定优越政策吸引新闻播音、主持、制作、采编、策划、多媒体制作等优秀人才。创新聚才留才机制,综合用政策、事业、待遇、感情、风气留人,让人才引得进,安下心,留得住,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坚持人尽其才,注重一个“用”字。坚持不唯身份、学历、地域、职称,重实绩、贡献、真才实学引进和使用人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引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不以资历分高下,而以能力论英雄。建立人才库,对来台实习的人员建立完善实习档案,对优秀人才想法留住。通过开展“名记者”“名主持”“名编辑”评比,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第三,坚持才尽其用,彰显一个“活”字。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推行制片人制度,对主持人、记者试行首席制,每两年对台内主持人、播音员、记者评定一次,每月给予特殊津贴。鼓励多出好新闻,积极推荐优秀的作品参加省市及国家级奖项评选,对获奖作品按级别大小给予重金奖励,提高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实行按岗定酬与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相结合,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制,多劳多得。打破论资排辈的惯例,推行中层骨干竞聘上岗机制,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发展环境。

3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新是电视新闻工作永恒的话题,县级电视台只要立足实际,找准节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受众为上、渠道为先、人才为本”的理念,勇于创新突破制约的瓶颈,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杨晓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浅谈[J].电影文学,2007(6).

[2]李植吟.浅析时政新闻的“亮化”[J].东南传播,2008(8).

[3]黄斌.试论地方电视台提高新闻节目质量之途径[J].东南传播,2007(3).

[4]徐敏曙.地方台电视新闻要以创新取胜[J].视听纵横,2009(1).

[5]邓富学.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创新[J].新闻窗,2012(1):50-51.

[6]高建轩.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42-43.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受众人才
人才云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技术与创新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