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及纠偏措施

2018-02-23 07:4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类节目当事人情感

董 婷

1 情感类节目的诞生

情感类节目的出现与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密切相关。在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人们在生活中要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社会关系需要重组,各种矛盾和焦虑的情绪越来越多地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与过往相比,人们对情感的困惑和由此产生的宣泄需求不断增多。人们不再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解惑,期盼通过公众平台解决自己的问题。情感类节目,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成熟,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走进演播厅,站在摄像机前、镁光灯下,接受主持人的各种提问,展现内心世界,寻找安慰与安宁。在观众看来,这类节目呈现的往往也是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也是他们遇到的困惑,也希望从节目获得对自身工作生活的指引。两种需求撞击下,情感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

情感类节目的诞生,顺应了人们借助公共平台表达情感、解除困扰、寻求心理安慰、重塑社会联结的需求。当前,流行的节目形态以谈话类、真人秀为主,还有融合了记者采访的仿新闻调查类节目。情感话题,在传播中经常是重点和卖点。满足并能释放受众的欲望,正是情感类节目的立意,也是这类节目区别其他电视节目最主要的特征。受众的体验,外化为收视率和点击率,鞭策着制片人不断改进节目形态、调整节目内容,以不断满足更多的需求。

2 情感类节目存在的几类问题

情感类节目火爆的同时,节目制作手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这些情感类节目的质量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归根到底,在于这类节目在表达情感内核上是有广泛共识的,但在围绕内核进行的内容整合上缺少规范,一方面,造就了情感类节目丰富多彩的形态,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隐忧。

2.1 节目制作有造假成分

情感类节目,注重表达人物的故事,故事能出彩,节目效果就能加分。但一些节目组为了刻意追求表现效果,不惜用假故事、假人物来填充节目内容,以人为导演的形式来博取观众的关注。有观众曾爆料,某电视台交友类节目的嘉宾,并不是节目中所宣称的成功人士,而是在校学生。某市的以调解家庭纠纷为主的栏目,被举报称某期节目的主人公以另一个名字另一个身份出现在另一个栏目里。一些节目中呈现的“火爆场面”,也被反映是刻意安排。更有观众批评,一些节目的桥段与影视作品高度相似。近年来,国家广电部门通报多起涉嫌造假的情感类节目,并提出批评整改意见。

2.2 节目制作忽视价值导向

电视节目是服务公众的文化产品。部分情感类节目,为顺应观众猎奇、窥探、发泄不满的心理,在节目价值导向上有失偏颇。例如,将当事人的负面情绪放大,以引发观众评议的形式为节目营造宣传声势。嘉宾的言行越出格,节目受关注度就越高。又如,某些节目将家庭邻里纠纷摆在镜头前,呈现相互埋怨、相互算计的心理,已然失去了底线和媒体自身的责任担当。节目制作的价值基准已然发生偏差,节目的社会效果是负向的。

2.3 对情感负面效果缺少干预

情感类节目,对营造情感冲突有天然的喜好。但当情感冲突、碰撞后,却缺少对当事人的人性关怀。有的节目,制作初衷就忽视了情感负面效果带来的影响,更没有干预的举措。例如,以真人角色互换的一档节目,两人社会角色差距甚远,弱势的那方经历这场互换后,对自我身份认同产生了更大的不安,这种情感落差带来的心理困境成了新的问题。节目获得了收视,当事人却陷入了困惑。

3 情感类节目纠偏措施

第一,电视节目是面向广大人民的,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认同、文化指向功能,对社会公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情感类节目要高度重视价值导向问题,避免对社会文化生态造成不良影响。情感类节目,不能离开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做节目时应恪守的价值基准。制作情感类节目,从策划之初就要明确这个节目要传递什么思想和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从选材、写文案、嘉宾人物选择等入手,精益求精。对情感类节目,要增加新的评判标准,不能唯收视率、市场份额论高低。在情感类节目的准入上,要严格把关。在情感类节目价值导向问题上,首先要重视避免陷入泛娱乐化。节目制作人要避免把情感话题变成市场上的快销品、屏幕里的调味品,要避免把情感话题变成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情感类节目,要肩负起疏导情感、建立正能量的重任。

第二,情感问题的属性,本质上是私密的,节目要顾及当事人的隐私。对当事人的信息要有充分的保护,在话题设置和节目内容的铺排上,要区分私人问题与公众话题的界限。节目应该帮忙,而不是添乱,更不应火上浇油。在节目制作的规程中,应该加入对隐私保护的相关条款,切实保障当事人的权益。节目组还要在录制前与当事人做充分沟通,让当事人清楚其个人事项将有哪些会向公众呈现,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并达成共识。

第三,节目要注重以情感疏导来更好地引导受众。节目的口碑来自观众的信任,观众的信任建立在节目的正确导向和正能量传递上。在传播界,信任决定地位。公信力上去了,传播力、引导力自然会越来越强。节目制作者更要以维护节目形象为己任,坚持大局意识,多提供积极、正向的节目内容。最终让节目和观众构建良性互动、正向传导、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将对社会道德的提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四,节目要始终以真实性为立身之本。情感类节目的真实性,在于其内容真实可信、符合社会生活逻辑,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映照。节目制作人要严守真实性原则,所选取的人物、故事、背景都要是真实的,不掺杂虚假成分。人为刻意操控导演的、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不仅会毁坏节目的品牌,更对社会道德与文化价值造成负面影响。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2]胡智锋.电视受众审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萧盈盈.中国电视娱乐的产业动力与文化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9).

[4]林姗,刘丽娟.电视情感倾诉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趋势分析[J].东南传播,2008(9).

猜你喜欢
类节目当事人情感
我不喜欢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什么是当事人质证?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电视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应对策略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