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02-22 14:28李宏翔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炎症因子围术期

李宏翔

[摘要]目的 探討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药物干预,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在患者围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干预性抗菌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给药率、切口感染率、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药物选用、给药时间、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围术期采用干预性抗菌用药,能减少临床不规范用药,预防术后的细菌感染,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感染;炎症因子;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b)-00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o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Forty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n=2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0)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receive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terventional antibacterial medication. The rates of drug delivery, incision infectio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asonable rates of drug selection, administration time, usage and dosage,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6 (IL-6), interleukin-8 (IL-8),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orthopedic patients, intervention antibacterial drugs can reduce the clinical nonstandard drug use, prevent the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control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Orthopedics;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biotics; Infe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 Safety

目前,随着骨骼疾病种类的增多,需要开展手术治疗患者的数目剧增,骨科手术成为临床骨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部分患者骨科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概率逐渐增大,切口感染逐渐成为临床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1]。骨科手术的常见切口有Ⅰ、Ⅱ、Ⅲ三类切口,其中Ⅱ类和Ⅲ类切口是非清洁切口,针对此类患者必须严格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并开展无菌手术操作[2]。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近年来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3]。为了调查骨科患者围术期接受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的效果,探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用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由医院常规检查及入院病史调查无严重合并症;②无抗菌药物过敏及禁忌者;③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者;②住院时间>20 d;③合并心、肝、肺等严重复杂性疾病者;④术前出现细菌感染者;⑤有精神障碍疾病者;⑥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药物干预,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研究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69岁,平均(42.24±2.41)岁;住院时间8~15 d,平均(10.79±1.38)d;Ⅰ类切口11例,Ⅱ类切口7例,Ⅲ类切口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8~70岁,平均(41.35±2.32)岁;住院时间7~15 d,平均(10.37±1.22)d;Ⅰ类切口9例,Ⅱ类切口8例,Ⅲ类切口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切口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在患者围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而研究组在围术期按照干预性抗菌用药,首先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和《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5]中有关要求,并依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6]和我院的实际条件制订骨科手术抗菌药物管理使用细则及奖罚方式,由医务科、骨科、感染管理科、药剂室等科室派出骨干专家组成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指导组,具体措施如下。①宣教指导:每3个月开展抗菌药物知识讲座,每个月定期编辑和发放《医院用药指导》,并特邀其他医院的专家开办讲座和培训,及时吸收先进知识、更新知识储备。②监督用药:不定期抽查患者的病历及用药方法,包括终末病历、中间环节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药效,每个月公布抽查结果,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反馈意见,并讨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于次月开展追踪调查。③行政管理: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质量控制体系和考核内容,严格管理万古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需要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药方法、用药量,严密审批此类药物,使用行政措施进行干预,对违反使用的实行通报批评、罚款、降职等严惩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骨科术前30~120 min给药率、切口感染率,并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②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7]。选用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③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参考标准为药物选用(是否严格按照医嘱选药)、给药时间(是否严格按照医嘱按时用药)、用法用量(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用量用药和用法是否恰当)、适应证(药物是否与适应证匹配)、禁忌证(是否规严格避禁忌证)5个方面,如果是,则本例对象为合理,合理率=合理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數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30~120 min给药率、切口感染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前30~120 min给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药物选用、给药时间、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8、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8、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创伤性较大,患者更易发生术后感染,特别是在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如果护理不周,极有可能引起感染[8-10]。伤口感染容易引发关节腔感染或骨髓炎,患者症状迁延不愈,最终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及康复质量[11-12]。在围术期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能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但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很多问题,如选药种类不当、用药标准不明、用药周期较长等[13-14]。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应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确保药物有效,这是科学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5]。本研究在保证给药率较高水平的情况下,研究组干预性抗菌用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示加强科室的管理与奖惩能督促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负责,防止意外风险发生。尤其是患者的药物选用、给药时间、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的合理率均高于常规治疗患者(P<0.05),提示患者接受治疗的意识增强,使患者了解了用药的规范和正确性,改善患者的主观治疗情绪。因此,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有重要作用,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防止患者的免疫状态受到影响,对患者的围术期配合护理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提示科室管理需要护士与患者双方配合,当护士提高责任心,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后,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干预性抗菌用药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8、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患者(P<0.05),提示干预性抗菌用药能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围术期感染。与此同时,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增强患者康复期间的用药安全性,能稳定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避免使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而出现二次伤害。因此,科学的用药管理是患者治疗的基础,也是患者成功康复的关键。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围术期采用干预性抗菌用药,必须有专业人士合理规划指导、科学使用,规范药物选用、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禁忌证等方面的用药合理性。此外,用药种类和选药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避免药物使用不当给患者造成额外损伤。因此,骨科患者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临床不规范用药,缓解患者身体创伤疼痛,预防术后细菌感染,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楠,马雄心,杨文选,等.骨科植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实施流程化管理的控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444-5446.

[2]周玉萍,李小金,易建华,等.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多药耐药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127.

[3]张柘,沈颖,郑勇,等.血清CRP与PCT和红细胞沉降率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9):2024-2026.

[4]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网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EB/OL][2018-11-10].http://www.hnpa.org.cn/attach/3/1708192 350330649209.pdf.

[5]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网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EB/OL][2018-11-10]http://www.moh.gov.cn/mohbgt/s9508/200903/39723.shtml.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1596.

[7]万玉英,刘伟芬,吴红丽,等.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121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2017,38(3):442-443,447.

[8]姚杰,王祥善,石海龙,等.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241-3243,3262.

[9]王錦,王虹,邵明鑫,等.骨科植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8):596-598,601

[10]袁付成,白文晶,徐军丽,等.骨科Ⅰ类手术患者内植物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6):3741-3744.

[11]李振威,解金三,陈锋,等.骨感染患者血清TNF-α与IL-6和CRP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559-562.

[12]李中华,何仁洪,徐巧敏,等.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7):1049-1052, 1056.

[13]姜燕,王峰,刘军.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125-1127.

[14]李国栋.骨科金属内固定物置入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19(25):3967-3971.

[15]周啟志.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7):725-726.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炎症因子围术期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