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探究

2018-02-22 03:38李翔
新一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探究

李翔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形式上缺乏新意,以低层次的知识为主,缺少对学生分析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问技巧比较单一,很难适应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因此对历史知识提问的技巧和策略有待提高,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探究

历史知识的提问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以发问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与提升,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这种师生互动,驱使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创新、发掘出更多的人文知识核心素养。学始于思,而思由疑生,可以说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由提问开始,并以提问来推进,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深化学生情感,恰当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心灵,增长学生的智力,以课堂教学内容为核心来判断学生在所学知识上的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过多,目的不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就一个历史现象或一个历史事件,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譬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时,从授课开始就不停的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文化启蒙?什么是新文化?列强是如何支持袁世凯称帝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失败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如何介绍到中国的?老师经过连珠炮式的提问。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呆若木鸡,大部分学生都睁大眼睛,不知从哪一个问题入手,沉重的问题包袱成了学生读书思维的累赘,课堂设问数量不等于提问的质量,问题越多不等于教学效果越好,关键是老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是否问到问题的核心本质,怎样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过于肤浅,缺乏深度

(一)答案唯一式提问

老师在课堂提问设计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大多是判断对错或答案唯一,学生只能用“是”或“不是”“好”与“不好”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是起不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的,长此以往的提问会使学生失去对回答问题的兴趣,不需要经过思维回答得出的答案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种答案唯一,既不利于学生问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口头禅式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授课时习惯性地说“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口头禅,试想一下,一节45分钟的教学活动,学生完全浸泡在毫无思考价值的提问中,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又太少,更何况一共50多人的班级,这样的问题有多少同学思考后回答呢?这样使学生很容易养成“挤牙膏式”的回答问题的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做练习题和考试答题的拓展性思维,造成学生对问题语言表达不到位。问题缺乏深度,还表现在所提问题能力水平要求不高,极少有评价型问题或综合型分析问题的提出。

三、对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短

为了追求课堂效率的高效性,教师通常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长,提出问题学生没有反应后,便重复提问或可供学生探究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学生失去思考探索的空间。在没有学生或少数几个好同学回答后、或采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形式。在听课时,明显感到多数教师缺乏耐心的等待。教师便再进一步细化或重复问题的结果,这样做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时间,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课堂时间有限,但是预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至关重要。教师根据检查内容的变化多问些评价型问题或者分析型问题,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做到问题精而少,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缺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广度与梯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的答案为唯一标准,如果学生回答是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就给予否定,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即使教师也注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称赞,但都流于形式,方法单一。好多教师只能重复或引申学生的阐述,对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暴露的错误信息没有明确的给予纠正和分析,态度比较含糊、评价比较欠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梯度。

五、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的问题意识,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这种问题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效果中,教师提问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而忽略了提问最本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提问不仅是老师的专利,也不是学生只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提问,每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很少从正面回答学生,大多采用无视的态度继续进行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在也不会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了。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课堂结构流畅,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完全按教师事先安排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学生虽然有发言的机会,但主动性欠缺,每次教师的提问,学生都被动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另找别的同学回答,或是有教师把原来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更简单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进展的很顺利,但仔细想起来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环节,缺少那种由于师生交流而产生的那种思想上的碰撞,学生不主动学习,而是被動的接受,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学生主动站起来,主动质疑知识的课堂场景,课堂缺乏活力与生机。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