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工作定位及努力的新思路。要推动高校内部大部制改革;在校内设立公共服务中心;推动建设数字化共享中心;加强行政管理人员自身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校;大部制改革;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对高校而言,如何借鉴国家大部制改革的理念,深化推进校内机构改革,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如何在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这一新形势下,找准正确的自身定位,为学校发展建设发挥自己的价值,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高等教育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国内本科高校在校生普遍超过2万人,部分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0万人。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高校经费规模也越来越大,近五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3.5万亿元,教育部高校年度预算经费动辄百亿元规模,其中2018年清华大学预算经费269亿元,按照企业营业收入计算,可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72名;除此之外,高校的占地面积、固定资产、在校教职工人数等方面指标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愈来愈重要的社会角色。
2、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国家对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一流”建设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差距越来越明显,高校之间在各类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项目、基地等办学竞争加剧,各种抢人大战手段频出;对没有纳入“双一流”建设的普通高校或者说地方高校而言,高校之间的竞争除了学科、人才、项目竞争外,办学场地、经费、生源、师资队伍也成为高校办学之间竞争的主要方面。
3、管理精细化程度要求提高
随着高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加剧,对高校内部管理而言,如何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务之急或者说必要手段之一就是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在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作为关键因素,承担着教师以外组织、策划、执行等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任,是一个融“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并重的角色。作为师生的直接管理、服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行为和思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长远发展、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
高校规模扩大、竞争的加剧和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1、綜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成员来源于人才家属安置、毕业留校、校外招聘等等,其专业分布、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参差不齐,学历层次、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呈多样化。一方面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往往不是相关专业,不具备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由于采取高校定员定编管理,岗位有限,从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在事业编制人员和人事代理人员(合同制)出现年龄断层,事业编制人员年龄偏大,人事代理人员年龄偏小,年龄结构失衡;最后,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学习和进修的机会,管理水平只停留在经验管理模式上,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
当前,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高校办学进入法制化轨道,在行政工作中要求按制度执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办事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工作年限长的年长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处理一些事情时,由于单位内部工作相处时间长,人际关系的原因导致在工作中会不严格按照程序,草草办理或放行相关审查;另一方面,工作年限短的年轻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行政工作经验,处事随性,往往会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擅自决定处理工作。
3、缓解心理压力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事多人少的现象,责任不清,分工不明,造成内部矛盾日益凸显,特别近年来高校内部机构改革,内设机构越来越多,导致直接的后果就是职责不清,在目前国家反腐败高压政策下,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更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员配备不合理,因人少事多,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劳务派遣编外工作人员完成。二是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岗位职责不清,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分配不均,导致工作心态失衡。在上述情况下,每个工作人员均承担着不同的压力,这种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是忙于事务就是情绪低落,造成服务不细致,服务不热情,工作效能不高。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工作定位及努力的新思路
1、推动高校内部大部制改革
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2018年,国家部委改革正式启动,截至目前,中央层面改革已基本完成。当前,高校内设部门(院系除外)很多都超过了40个,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等机构,整体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建议高校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经验,结合“大部制”改革理念,在校内推进大部制改革,根据职能设立如下几个方向的大部,包括综合事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外事处、宣传部),资源保障(财务处、资产处、招标管理处),教学管理(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实验室建设处),学生事务(学生处、团委、人武部)、组织人事(组织部、统战部、人事处、离退休处)、后勤保障(后勤处、保卫处、基建处)、科学研究(科技处、成果转化处)、宏观规划(发展规划处、学科办)、监督检查(审计处、监察处、纪委)等方面。
通过对校内职能部门进行改革和职能整合,可达到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在校内设立公共服务中心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转变职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纷纷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随着职能扩充,几乎所有的政府服务职能全部迁移至公共服务中心,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能。对高校而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要求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如何在行政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行政管理的职能,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建议高校参考政府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校内设立服务中心,使学生事务、财务资产、日常教学、后勤保障等部门集中联合办公,可减少师生办理业务时在校内东奔西走的时间,同时,各部门联合集中办公,提高了沟通效率,理顺了职责,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3、推动建设数字化共享中心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但是在目前已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中,各处室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之间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数据集成,大数据分析更是无从谈起。建议高校参考企业ERP系统建设经验,在校内建立大数据中心,将学校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审批环节和重复的数据收集,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路。通过数据的集成和共享,学校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分析,为学校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行政管理人员自身队伍建设
新时期下,高校面临的环境快速变化,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和学习机制,给行政管理人员多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系统学习行政管理、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提升专业管理水平,更新行政管理观念,提高个人素养,扩展管理视野。用科学的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的能力,开拓思路,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服务于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
二是高校要加强制度的规范执行,在校内对各项事务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和完善,便于行政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岗位管理制度,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办事流程。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化个人责任感,满足教师和学生们的需求,切实规范个人行为,恪职尽守本职工作,更好的为教师和学生规范化的服务,达到最佳服务效果。
三是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净化工作氛围,规范工作行为,为服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大限度的挖掘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品质、特长,有效的调动和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增强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教師和学生。
四、结束语
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务实创新、应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号召,正确认识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创新思路,通过大部制改革、设立公共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自身能力等方面改革,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对于高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娟.高校行政人员知识管理与行政效率的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2] 范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困境与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2).
[3] 刘冷.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作者简介】
李 梅(1973.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职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