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亚投行与西方大国的互动关系

2018-02-22 06:32侯立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中国

侯立

摘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创立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中国在筹建和运作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众多国家的广泛支援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分析亚投行与西方主要国家的互动关系,了解这些国家参与亚投行的动因、过程以及影响,尤其关注美国的态度以及未来转变的可能性,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美国对于亚投行的态度仍然有所 “保留”,亚投行被美国和日本视为挑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竞争者。因此,中国应该持有更大的包容心,将亚投行定位为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务实金融组织,而非挑战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工具,才能打消美国的疑虑。开放性正是维系亚投行活力的源泉。

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 西方大国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30-03

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截至2017年6月,其成员数目增至80个,仅次于世界银行的成员规模。从成员概况来看,G20国家中已有15国参与,而G7国家中也已有5个国家参与亚投行,金砖五国全数参与。可以说,除了美国、日本,世界主要经济大国都已投身于亚投行的建设之中,从与西方大国的互动上来讲,亚投行无疑取得巨大成功。

为什么笔者会探讨亚投行与西方主要国家的互动关系?国际机制理论的代表学者史蒂芬·克莱斯纳曾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他在《结构冲突: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一书中写道,“发展中国家改变国际机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变量:现有机制结构的性质;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的能力;北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权力能力的大小以及他们对南方国家所提出要求及要求的场合的态度。”由此可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创设的国际机制的态度,对该机制是否取得成功尤为重要。尽管美国至今并未加入亚投行,但作为世界排名仍然居于首位的经济体大国,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仍然具有指向性,这也与亚投行未来的运行息息相关。另外,上文可知,世界主要经济体,如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都先后加入亚投行,这也使得美国和日本的立场显得“尤其尴尬”。那么,在其他西方国家掀起加入亚投行的浪潮后,美国会继续反对亚投行吗?亚投行在美国的排斥政策下会遭遇到何种挑战?本文从亚投行与西方大国的互动关系角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一、欧洲与亚投行:从冷眼旁观到积极参与

起初,欧洲诸国对中国筹建亚投行并没有投入太大的关注和热情,尤其是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但是,这份平静不久就被英国的“抢筹”举动给打破,英国于2015年3月12日提交申请,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主要国家。英国加入亚投行可谓是“一箭三雕”,对于中国和英国两国利益以及亚投行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亚投行来讲,英国的加入使亚投行成员国构成更富有多元性。亚投行宣布成立初始,第一批意向会员国中更多的是需要融资与谋求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这使得国际舆论对亚投行的资金运作能力产生怀疑,此番英国的率先加入无疑有利于提升亚投行的国际声望,并对其他西方国家形成连锁反应。此外,英国的管理经验和金融能力有助于亚投行的顺利运作,而这些领域恰恰也是亚投行目前受到外界质疑与可能欠缺的方面。另一方面,加入亚投行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多次卷入美国主导的军事行动和国际干预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得不让英国的执政者重新思索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国,毫无疑问成为英国政治精英们关注的重点。此番加入亚投行,必然提供了与中国建立深入合作关系的国际平台。金融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作为具有发达金融体系的国家,面对中国等新兴国家庞大的资本和金融市场,英国显然不想错过此等良机。

德国是中国最大的欧洲交易伙伴,自2002年以来中国就成为德国在欧洲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亚投行将制造业和贸易出口完美融合,是金融支援实体经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典范。2008年以后,發达国家重新开始注重实体经济,引导制造业回流,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多次在国际场合宣传“德国经济模式”。德国利用亚投行的平台有助于本国产品和服务对亚洲地区的出口,进一步发展德国经济。其次,德国加入亚投行有利于其争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近年来德国已多次对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表示支持。中德关系所达到的密切程度,已经不容许德国忽视中国所提出的亚投行倡议,而且,德国也一向对新的国际秩序抱有巨大的热情。通过加入亚投行,德国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展海外投资市场,拓展利益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未来的国际秩序更新中占有一席之地。[1]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大国,德国积极加入亚投行,不仅是看到了亚投行将带来的投资回报,更是因为其渴望独立地发出“欧洲的声音”。[2]

无论从历史传统和现实考量上,法国一向都很注重对华关系。早在1964年法国率先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也成为两国外交史的里程碑。从经济层面来讲,法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四大交易伙伴,2014年双边贸易额为557.9亿美元,是1949年贸易额的500多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在中国投资专案有4789个,实际投资金额136.4亿美元,同时中国对法国非金融类累计直接投资金额达61.6亿美元。[3]近些年来法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尤其是失业问题,受2012年欧债危机的影响,法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德国和英国的数据。中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亚投行都为法国提供了第三方市场,法国可以利用中国所提供的国际平台发挥自身在技术与管理上的优势,参与相关建设项目。

二、澳大利亚与亚投行:从排斥到加入

澳大利亚2015年年底通过加入亚投行的条款协议,搭上了成为创始会员国的末班车。翌年1月,议员迈克·麦考马克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出席亚投行首席执行理事会和董事会会议。澳大利亚官方的立场显示,澳大利亚不仅希望成为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同时希望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财政部长霍基曾表态,澳大利亚未来五年将向亚投行提供9.3亿澳元作为实收资本。endprint

事实上,澳大利亚加入亚投行的历程峰回路转。在最开始的階段,澳大利亚并不支持加入亚投行,政府内部看法不一。澳大利亚在2014年10月就被中国政府邀请加入,但是澳大利益政府内部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存在分歧。霍基和贸易和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支持这个决定,他们认为亚投行治理方式相当可取,确保了所有成员以公开透明的方式直接参与银行的指导和决策。[4]但是以总理阿博特和外交部长朱莉·毕绍普为代表的决策精英坚决反对加入亚投行。[5]然而,这种亦步亦趋的态度在澳大利亚国内也受到争议。前任总理霍克提醒阿博特政府切勿盲目追随美国,应当尽快加入亚投行。[6]澳大利益学者表示,作为一个中型强国,澳大利亚应该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为亚太区域发展作出贡献,不应当完全倒向美国,在一些关键议题上需要保持外交平衡。[7]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澳大利亚态度的转变?一个重要因素是奥巴马政府和阿博特政府之间的默契产生间隙。尽管被外界说得坚不可摧,不过美澳之间的关系悄然变冷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曾于出席布里斯班二十国集团峰会,会上就气候变化问题抨击阿博特政府,自此,两国关系陷入天寒地冻,阿博特本人倒是对此不以为然。[8]

三、美国与亚投行:从积极反对到低调反对

即使不是“反对”,美国对是否加入亚投行的态度至少可以被定义为“持有保留态度”。英国路透社的消息显示,早在2014年首批21个亚洲的创始会员国签约前夕,美国一直在游说澳大利亚、韩国、印尼等亚太盟友不加入亚投行,美国国务卿克里就亚投行“治理标准和透明度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公开质疑。[9]韩国媒体揭露,国务卿克里直言不希望韩国加入亚投行。[10]《纽约时报》曾报道,美国一直反对澳大利亚、韩国等盟友参与亚投行。[11]

然而,2015年3月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显然将美国的立场置于尴尬的境地,美国对此表达强烈不满与担忧。有关人士更是直言“这并不是接触崛起国家的正确方法”。[12]

政策界、舆论界对美国政府在亚投行问题上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反思,反对美国加入亚投行的一方和支持美国加入亚投行的一方各执己见。

反对美国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观点认为:

第一,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实质是要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权利和地位,中国创设亚投行实质是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谋求更大权力,加入亚投行与否实质是中美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权还不如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体,通过亚投行,中国不仅会获得更多影响力,而且会通过这种影响力获得更多权力。

第二,美欧的阻挠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等核心问题迟滞不前,新兴经济体宣导的多边金融架构是对美欧主导的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削弱和挑战。如果增加对各国国际储备和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的考量,那么金砖国家的投票份额将会大大增加。这样的改革是欧洲和美国无法接受的,因为会削弱欧洲的地位,同时使美国失去它的否决权,因此这一改革无望获得成功。

第三,美国不必过分忧心亚投行,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地区经济事务领导权上,中国与美国都有很大差距。中国没有能力领导亚洲,随着国际债务攀升、人口红利减少以及环境治理的代价,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同时,美国处于继续保持其在亚洲领导地位的牢固位置,中美两国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

批评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观点认为:

第一,从结果来看,美国政府反对亚投行是一个战略与外交上的失误。多年来美国一直督促中国在亚洲和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当中国真正成为“负责任大国”时,却又遭到美国的抵制,这实在毫无逻辑。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批评美国政府的做法,认为美国在处理亚投行的问题上显然“搞砸了”,“美国这么做,使得中国和其他国家感到非常失望”。 [13]

第二,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及设施建设进行融资,这符合美国、亚洲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利益。佐利克认为,亚投行目标在于亚洲发展基础设施,应该得到肯定,也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创造和维护国际经济体系的机会。同时,反对亚投行会使美国给全球留下负面的印象,即美国并不支援区域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进而美国可能已经无力履行对当前全球经济体下的承诺,同时也损害了美国投资者自身的利益。

第三,在美国采取抵制态度的同时,中国恰好显示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佐利克认为,尽管美国在抵制和反对,然而中国却采取了开放和合作的态度[14],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曾是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他亲自到华盛顿寻求前世界银行高级别官员和专家的建议。

四、结论

中国在掌舵亚投行的过程中,吸取此前区域性金融合作构想失败的教训,妥善处理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在察势、顺势、造势的基础上推动其发展。中国应该持有更大的包容心,将亚投行定位为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务实金融组织,而非挑战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工具,才能打消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疑虑。开放性正是维系亚投行活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殷储,高远.加入亚投行:英国为何要抢先[J].世界态势,2015(7):50-51.

[2]李罡.欧洲主要国家何以加入亚投行?[J].社会观察,2015(4):46-47.

[3]陈竺.中法关系的历史和未来——一带一路的历史契机[J].留学生,2015(16):46-47.

[4]Australia to join China-led AIIB as founding member[EB/OL].BBC,2015-06-24.

[5]AIIB.Australia does the smart thing[EB/OL].The Sydney Morning Harald,2015-03-23.endprint

[6]澳大利亞不应听美国的话,早该加入亚投行[EB/OL].凤凰网,2015-03-29.

[7]The Great Game Is Not Spectator[EB/OL].Lowy Institute,2015-12-05.

[8]澳洲打脸美国靠向中国[EB/OL].天下杂志,2015-03-16.

[9]Three major nations absent as China launches World Bank rival in Asia[EB/OL].Reuter,2014-10-24.

[10]美国国务卿克里曾阻挠盟国加入亚投行[EB/OL].参考消息网,2014-10-29.

[11]US anger at Britain joining Chinese-led investment bank AIIB[EB/OL].The Guardian,2015-03-13.

[12]美不满英国“倒向”中国,担忧北京提升影响力[EB/OL].环球网,2015-03-16.

[13]奥尔布赖特:美国在亚投行上“搞砸了”[EB/OL].新华网,2015-04-01.

[14]美国对亚投行抵制反而弄巧成拙[EB/OL].环球网,2015-05-22.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IB and Western Powers

HOU Li

(School of Marxism.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020)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AIIB) has a profou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Although China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operation, the involvement of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 is also essenti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stment bank and the major western countries, it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s process and influence of these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AIIB, especially the attitud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changes. Thu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main reserved towards AIIB within a specified period. AIIB is viewed as a competitor challenge to challenge the World Bank and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Therefore, China should hold a greater tolerance, will serve as a regional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bank of pragmatic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rather than a challenger to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o reassure the US. Openness is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vitality of AIIB.

Key Words: AIIB, China, Western power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中国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