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巴对人类语言学发展的贡献

2018-02-22 20:38王智强宋歌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

王智强+宋歌

摘要:谢尔巴是苏联著名语言学家,列宁格勒音位学派创始人。谢尔巴研究涉猎广泛,他的很多理论观点中都渗透出人类语言学的思想。本文试图从谢尔巴的音位学、普通语言学、积极和消极语法、词典编纂及外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中,探析其对人类语言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人类语言学 言语行为 个体言语系统 积极语法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098-02

2017年是苏联杰出的语言学家谢尔巴(1880-1944)诞辰137周年。正如俄国语言学家В.В.Колесов所说,“谢尔巴是独树一帜的研究者,他把一生奉献给了语言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人的思维,人类活动以及民族文化等领域”。(Колесов,1987:3)

谢尔巴学术研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关注语言中人的因素。一方面,他把语言放到其人类本质中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谢尔巴着眼于人本身,关注人能听到并理解周围人话语的能力。谢尔巴说道:“我热爱、观察并研究能表露自己感受的人以及理解这些感受的外部符号的人,总的来说,就是作为认识表达手段的语言的唯一、真正载体的人”。(Колесов,1987:48)

尽管在谢尔巴的学术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结构主义,但其中无不渗透着人类语言学思想的萌芽。因此,本文试图关注谢尔巴学术活动中的人本主义观,探析其对人类语言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音位学中的人本主义观

谢尔巴人本主义观在其音位学理论中得以首次明确体现。与他的导师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一样,谢尔巴将发音、音响等人类声音概念与音位联系起来。关于这种从心理角度对音位的理解,谢尔巴写道:“音位是某一种语言中最短的普遍语音概念,音位能够与思维概念相联系,可以对词进行区分,且在言语中不需要寻找词的语音组成就可将音位区分出来……音位是我们思维活动的产物……音位虽然是标准的,但终究也还是具体的语音概念……换言之,我们试图在所有情况下都以同样的方式发出音位的音”。(Щерба,1983:14-15)

在谢尔巴看来,音位是单独的语音单位。所谓不同的音位,是指那些可以独立区分词形的语音单位。而在某种语言中,那些被该语言载体视为不同语音的语音单位以及那些可以被说话人语言意识孤立出来的语音单位,可以完成区分词形的功能。

谢尔巴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俄语单词дети和детки中,我们将辅音t和t'视为两个不同的音位,同样的,在下列单词和词形одет-одеть,разут-разуть,тук-тюк中,音位t 和t' 起到区分意义的作用。但是在单词дети和детки中,我们将第一个元音е的不同音色视为一个音位,因为在俄语中,这些音色帮助区分词意的情况是不存在的。(Щерба,1983:9)谢尔巴所举的例子直观地说明:第一,谢尔巴认为音位的主要特征是其区分词语的能力;第二,谢尔巴强调语言载体对于音位的心理层面的认知。

谢尔巴得出如下结论:音位不仅是心理概念,同时还具有社会意义,而音位的社会意义体现在其功能化的实现过程中。言语音素不单是发出音响,它还可以在其使用的社会中起作用。由此可见,言语因素同样具有功能,即社会功能。言语音素是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种语言行为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言语音素的支撑,人类就无法传递自己的思想,不能表达句子和词语的意思。(Щерба,2004:188)

二、普通语言学中的人本主义观

在其著名的《关于语言现象的三个方面和语言学中的科学实验》(1931)一文中,谢尔巴区分出言语活动、语言系统和语言材料三个概念,而且相较于索绪尔而言,谢氏赋予了这些概念更丰富的内容。

谢尔巴将言语活动与说话和理解过程相联系,而之前索绪尔只将这一概念与普遍意义上的人类言语相联系,并认为言语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在谢尔巴看来,受到个体心理生理言语组织制约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社会产物。这是由语言系统所决定的,因为在言语活动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社会价值,一些对于该社会群体所有成员來说统一的、普遍遵守的、客观存在于该群体生活条件中的东西”。(Щерба,2004:27)谢尔巴将某一社会群体在某个生活年代,一定情况下说出的和理解的,并以不同文本形式呈现出来的全部话语,称为语言材料。

众所周知,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而谢尔巴则认为,这只是言语活动这一整体概念的人为划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语言系统和语言材料只是言语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语言材料离开理解过程不能存在,而脱离语言系统,语言材料的理解也无法进行。此外,根据谢尔巴的语言观,不仅语言是系统的,言语行为同样是系统的。谢氏据此提出了“个体言语系统”的概念,这指的是语言系统在语言材料中的“个体体现”。(同上:26-27)换句话说,“个体语言系统只是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同上:34)

在《关于语言现象的三个方面和语言学当中的科学实验》一文中,谢尔巴提到了语言学实验的相关问题。谢氏认为,在语言研究中,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文本分析进行检验。在得出某个假设之后,必须在更多样的材料中,将其放到语境中,对它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同上:32-37)

作为实验语音学家,谢尔巴必然将语言学中的实验问题与语音联系在一起。但是,谢尔巴并没有将这一问题看作纯语音学的,而是将其视为人类语言学的问题,特别强调其中人的因素。谢尔巴强调指出,“在确定某个词、某种形式的意义,或者确定某种构形或构词规则后,应当试验是否能使用这一规则说出一系列不同的句子(可以是无穷尽的)”。(同上:32)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得出两种结果:肯定的和否定的。肯定的结论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同时也使有意参与实验的人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否定的结果(或者用谢尔巴的话说——“负面语言材料”)对于研究个体语言系统,乃至整个语言系统来说,同样很重要。通常,人们不会注意到口语中出现的错误,而这也证明,所有这些错误的出现从社会层面来讲都是有根据的。因此,这些错误的言语,即负面语言材料也同样存在于该语言的语言系统当中。endprint

三、语法理论中的人本主义观

谢尔巴认为消极语法与传统语言学相联系,遵循从语言单位的形式到意义的研究方法,其中,形式意义是通过消极的方法来解释的。但谢氏更希望语言学家们关注的是另一种研究方法——从意义到形式,也就是从众多相似或不同的形式中选择在该情境下唯一需要的形式。谢尔巴将这种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方法称为积极语法。在他看来,只有在积极语法中,个人才能作为某个语言社会的代表,最全面地表现自己。在这种情境下,“人使用的不是已经准备好的语言,而是自己选择表达思想的形式,有时也会自己创造这样的形式”。(Щерба,1947:65-66)

例如,受交际情境的制约,说话人要从语言中现有的结构中选择唯一合适的结构来表达说话人的命令、愿望、威胁等意愿。首先,可以是命令式形式,其中包括带有语气词пусть(пускай,да),用以表示不同情态色彩的命令式。第二,可以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复数第一人称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使用过去时形式:едем(те),сядем (те),будем читать,поехали,засели за работу等。第三,可以使用давай,давайте + 动词不定式的形式。第四,可以使用其他各种结构:приказываю (кому-либо)+ 不定式,требую,чтобы (кто-либо)+ 动词过去时形式,прошу (кого-либо)+ 不定式等。

消极语法研究每一个语言单位的特殊意义、短语的特征、词序等。而在积极语法中只需研究“某一个语义范畴可以用那些语言手段来表达”。(Щерба,2004:333)

四、教学法论著中的人本主义观

谢尔巴的人类语言学观在其一系列有关教学法的著作中均有所体现。在这些著述中,谢尔巴谈到,无论是母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其最终目的都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应该采用从规则到具体例子的思路,先介绍抽象的规则再通过例子来展示,而应该遵循从例子到规则的思路,即通过展示各种鲜活、具体的例子,总结出语言的一般规律。这种学习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自觉分析和总结。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语言事实放到语篇中进行观察,以便他们能学会准确、透彻地研究语言现象。这样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最终由兴趣变为热爱。学习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使学生形成个人与社会才能的统一,这其中也包括语言技能。从本质上讲,谢尔巴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形成语言个性(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这也是人类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之一。

谢尔巴认为,学习外语是理解本族语的最佳手段,也是发展辩证思维的最佳手段。没有比较就没有认知,如果只会一种语言,就容易使人产生幻想,认为存在对各个时期和所有民族来说都相同的、一成不变的概念。而只有对不同的语言进行比较时,我们才会打破这种幻想。首先,“通过比较不同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以将思想同表达思想的符号相区分,并且能学会更好地判定这一思想的不同情感表达色彩”(Щерба,2004:316)。第二,谢尔巴认为,“语言反映着某一社会群体的世界观,也就是表现该群体特征的概念系统”,而这本身也可以促进普遍认识的扩展,最终结果就是“思维从词语和语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且赋予思想真正辩证的科学性”(同上:317)。在外语中使用不同于本族语的术语来表达某种思想,這能帮我们挖掘出本族语中更多不同的思想表达手段。将思维从词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后,个人就“能克服所有在语言中束缚住我们的手脚,以及束缚住我们思维本身的障碍”。(同上:340)

五、结语

谢尔巴在其毕生的语言学研究中都表现出对语言中人的因素的极大关注,在他的著述中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术语,这些术语后来也进入到了人类语言学的范畴:如“语言本能”“言语创造”“说话人意识”“规则感”“自我中心感”“语言思维”等。(Щерба,2004:57,99,137,296)

谢尔巴的人类语言学观点也体现在他对其他语言学问题的解决中。谢氏已经开始从对单独的语音、词法、句法等语言系统层面的研究转向将语言视为表达人类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为之后俄国功能语法、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Колесов В.В.Л.В.Щерба:кн.для учащихся,М.:Просвещение,1987.

[2]Щерба Л.В.Русские гласные в качественном и количественном отношении,Л.:Наука,1983.

[3]Щерба Л.В.Языковая система и речев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М.:Едиториал УРСС,2004.

[4]Щерба Л.В.Преподавание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в средней школе,Л.:Изд-во АПН РСФСР,1947.endprint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浅谈中英语言中的间接性请求言语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