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东河源 517500)
新时期的中学团委,已经越来越深度融合德育工作,协助德育部门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甚至直接承担某些德育事务,加强育人导向,提升团委导师对学生学习倾向性的影响,既是学校发展的要求,又是团委自身职能完善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团组织真正对青年起到引领作用的必由之路。[1]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在校学生五千多人,规模大,文化基础较差,给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在完成“建立秩序 形成规范”的要求后,如何“全面提升 打造品牌”?团委导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德育团委构建“育人工作共同体”,显的尤为重要。[2]
班级,既是德育工作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团委工作的底层组织。如何打通学校管理与班级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团委导师、团委活动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是德育部门与团委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我校团委通过聘请班主任担任班级“共青团指导员”(导师),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对班级团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与班团干部相结合,构建更完善的班团管理格局,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做法也获得团省委的认可,现已经作为共青团改革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全省更多学校试点推行。[3]
现阶段,我们正进一步探索班级德育团委“育人工作共同体”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基层团支部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团”,坚持刚性处分与软性教育双管齐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违纪扣分与团内处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思想引导;二是进一步探索班委会、团支书“一体化”运行机制,班长兼任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完善班团干部管理架构,形成“1+1 >2”的效果,为德育工作与团工作在基层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4]
加强对学生学习倾向性的影响,既要完善组织机构,也要有相关的教育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承担起引导青年思想建设的重任。各所中学,可能都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学生的心中,害怕德育,说起德育就是处分学生,导致德育部门组织的活动,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大力推行,几乎无法顺利开展。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近几年,我校团委主动出击,联合德育部门,在立德树人、服务师生的思想指导下,做出相对合理的部门分工,团委承担起相当部分对团员、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任务。大型主题活动如每年3月雷锋月活动、4月读书月活动、高考三百天动员大会、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高考百日誓师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合格团员 做最好的自己”、“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等活动,结合每周一次国旗下微课,充分发挥团工作育人功能。每次活动,激发的是同学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树立的是学生们对祖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树立的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团委需创造性地发挥思想引领职能,填补德育部门工作方面的不足,以此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
传统说教式的工作方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效果差强人意,弘扬志愿服务文化,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现在我校师生注册志愿者是2096人,校内志愿服务组织15个,承担6.26禁毒日万人宣誓活动、东源县千名志愿者创文宣誓活动、学校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2017年总计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间95.63小时,承担了大量市、县、学校的工作任务,在校内被广大师生称为最美东江人。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了学校、社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最终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5]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关键支撑,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个个学生都能成才”的理念应该是全体老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通过文化知识成才,成绩差的学生如何成才?社团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我校现有33个学生社团,吸引了一大批具有相关特长与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传统的街舞、轮滑,篮球DBA俱乐部联赛,足球DFC联赛,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新兴的主持人社团、模拟联合国大会社团,也都取得非常突出的进步。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落实了活动育人,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了一技之长,不仅降低了学校德育部门的管理难度,也提升了德育工作的业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的叙述铿锵有力,肯定了青年对国家的伟大意义,也间接肯定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团委工作者备受鼓舞。创造性的开展团委工作,既是团委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党和国家对团工作的迫切期望。
对学校团委而言,加强育人导向,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补强德育部门功能不足、弘扬志愿文化、打造社团活动育人平台,联合德育部门,打造德育工作的一体两翼(一体:立德树人为本体,两翼:校团委、德育处两部门),构建“育人工作共同体”,实现德育团委两部门的深度融合,提升团委导师对学生学习倾向性的影响,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