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的茶客都爱极了清明后的春茶。这时节的茶芽最嫩,茶叶口感最为鲜爽清甜,犹如春天般盎然。
“新火煮新茶”,啜饮一杯春茶便能知晓几分春味。但不满足,还要将这几分春味入菜。
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质润喉而明目,虽玉液而可轶;斯味馥郁甘醇,则色鲜碧清沏;非精语所能陈之,非良言所能悉之;闻其味而忘作,品其醇而涤烦;实乃茗中之极品也。
以茶入馔,自古便是风雅之事。茶是谦谦君子,不能也不会喧宾夺主,茶的清香映衬出菜肴的核心味道。不仅给予味觉的惊喜,更要透着悠然的诗意。
最能体现这一微妙变化的茶菜,首推淮扬菜里的“龙井虾仁”。如今贵气十足的江南名菜,百年前不过是流行于杭州市井的一种寻常小吃。一道做法地道的“龙井虾仁”,虾肉吃起来鲜滑弹牙,颜色透明鲜亮,吃完之后盘底绝对不能剩下多余的汤汁。炒河虾仁是个技术活,让虾仁里裹着的茶味在唇齿间徐徐释放,对厨师的技术及火候掌握要求极高。一入口茶香四溢,必是厨师不得其精妙之法,失败!
茶在古语有个好听名字叫“荼”。
翻开《诗经》,这样描述它:“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早春的茶,既保留了为越冬而储备的养分,又吮吸了新春雨露,正是其一生中最肥嫩多汁的时候。
许多茶都可以入菜馔。我却认为都抵不过不发酵的绿茶最有春天的味道。
将那一口至鲜至嫩的茶烙饼、炒鸡蛋都好。亦或是来点豆腐丁,仅用香油和盐,细细拌了。那种接地气的鲜美与清爽,仿佛满园春色融化在舌尖上。
每到孟春时节,最想妈妈发明的“茶饺”。操作倒也简单,85度沸水烫烫,舒展叶片。茶汤和面,茶叶捞出,和炒鸡蛋、韭菜等一起“咔咔咔”剁碎拌馅包饺子。那滋味,那鲜香,是蹦着、跑着,打着滚儿出来的。
作为“肉食动物”,尝完鲜,就忍不住让荤腥给鲜嫩欲滴的春茶“加戏”。
肉的天然油脂可以减低茶叶的苦涩感,而茶的清香、甘醇化解油腻和腥味。茶与肉馅搭配在一起,清新的田野香气和粗犷的肉香,在馄饨、饺子、春卷里相拥起舞。
特别难忘小时候在江南吃过的“龙井茶熏河鳝 ”。将新鲜的鳝鱼去骨,用龙井茶、米饭、香叶熏熟。鳝鱼肉质鲜嫩、爽滑,有淡淡茶香,全无一丝腥味,就连其中的茶叶嚼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葱油绿茶面,浸了汤汁的面条爽滑有味,洒上芝麻提香,简单却让人忘不了……
反正我吃完立刻变成“亲粉儿”,和蔡徐坤是一个幸福度。
更诱人的是清水煮蛤蜊,少许姜丝去腥。待蛤蜊煮到张开时,倒入茶汤,撒点细盐、白胡椒粉调味,真真是停不下来的节奏,令人回味……
当季的茶,如一段适时春光,错过不可追……
春光正好,莫要辜负了那抹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