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运动教育模式的认识思考

2018-02-22 17:4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比赛运动体育

陈 婷

(湖北省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1 运动教育模式概述

1.1 定义。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和游戏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是丰富的运动体验。

1.2 产生背景。运动教育模式的产生绝非偶然,有着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西登拓普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论》重点介绍了游戏课程论,提出运动教育模式理论假设;1982年,西登拓普首次提出运动教育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运动是学校体育的内容,运动的本质是游戏,运动教育是基于游戏理论发展而来,运动教育要实现人文关怀和运动文化培养的目标,就离不开游戏这一人类活动的特殊形式,但由于自由、无规则限定的游戏难以适应学校体育教育需求。[1]”1983年西登拓普及其团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始了运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由此拉开了游戏教育到运动教育升华的序幕;90年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全国运动教育实验的全面成功标志着运动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基本形成;1994年西登拓普发行专著《运动教育——通过积极的运动体验提高教学质量》标志着运动教育进入到成熟发展时期;2004年专著《运动教育完全指导》的出版使运动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和系统化。

1.3 结构特征

1.3.1 运动季。通常把一个教学周期称之为运动季,包括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期和季后赛期,比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

1.3.2 团队联盟小组。学生在运动季里可以自由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一起拟定比赛策略、练习技术、体验成功与失败,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养成。

1.3.3 正式比赛。主要采用对抗性练习、循环竞赛、联赛等形式,穿插在各部分练习中,以便学生预先了解和进行最终比赛前的准备。

1.3.4 最终比赛。以最终比赛来结束整个运动季,营造欢快的气氛以及组织全体参与者的参与。

1.3.5 成绩记录。运动教育中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比赛的名次、时间、距离、战术学习与小组学习、比赛结果及评价等。

1.3.6 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宣誓、邀请特别来宾、颁奖典礼、比赛场地的装饰、拍摄录像带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1.4 目的

1.4.1 培养具有良好运动能力的人。该模式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良好专项运动技能的人,具体指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术,拥有参与多种比赛的运动技能,能领会运动技战术合理运用以及针对较为复杂的运动情景提出解决对策的专业知识。

1.4.2 培养具有运动热情的人。具体指受过运动教育的人不仅应该积极参与和学习运动文化,运用不同视角了解某项运动,还应该积极继承、传播、创新和发展各种运动文化,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4.3 培养具有良好运动文化素养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不仅需要了解运动准则和历史,还应对自己周围的运动进行价值判断,具有欣赏所学习运动项目仪式和习俗的能力。

2 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学理依据

2.1 理论基础

2.1.1 生物学基础。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模式都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制约,通过身体练习,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用则进,不用则退”是生物生存与发展的适应性原理在生物个体生长中的反映。体育运动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人体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组成,它是有意识的为主动调节和转换人体功能形态而进行的身体活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到逐步下降的过程。

2.1.2 心理学基础。与一般文化课不同的是,体育课是通过身体认知,掌握运动技能,教会学生如何做出应激反应,在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使主体实现身体认知,而且能促进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运动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团队竞赛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

2.1.3 社会学基础。在20世纪的美国深受实用主义影响,教育为国家强盛服务,课程目标按照国家发展需求来设置,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通过课程设置使得学生社会化,同时社会又通过学校课程来筛选学生,完成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体育运动能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身心愉悦的工作,通过体育的法则和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个体产生遵守社会规章制度的意识,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变化,为以后更加顺利的投身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4 教育学基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构成要素,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对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积极地作用。从宏观上来说,体育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随着通讯网络的普及,体育运动更加成为一种富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精神力量;从微观上来说,通过体育教育规范,强化人们遵守社会生活的行为,引导人们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2.2 学理依据

2.2.1 运动教育模式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根据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良好运动能力、运动热情和运动文化素养的人。在生理层面,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运动技能的人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将所擅长的技能迁移到其不擅长的技能中,弥补自身薄弱环节;在心理层面,更要使学生拥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与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学有所成,用其所长,适应社会化发展进程。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在团队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组织者、宣传者、记录员等,参与者不仅仅是运动员,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集体意识,他们的体验是完整而真实的,他们所收获的是个性中每个层面的提升。

2.2.2 运动教育模式是检测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的衡量标准。体育教学中,除了我们常说的在教学主体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外,教学的反馈评价体系也十分的重要,很多时候教师评价考核学生的标准是按照学生的出勤率与考试成绩,而在运动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管理者逐渐转变为协助者与观察者,而学生扮演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角色,更是实现了由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学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与作用,教师通过对完整运动季中学生表现、比赛成绩的观察与记录,包括对比赛相关视频的拍摄,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评价学生的标准中,不仅能够按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和比赛成绩排名来评价,更能够考核学生在团队协作、意志品质、个人组织与管理、包括其进步程度等方面,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学生。

2.2.3 运动教育模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运动教育模式是当今美国几种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引进与发展无疑对我国体育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当今学校体育学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今学校体育中尤其是团体项目,学生很难在团队中长时间维持归属感,而运动教育模式能让学生为共同目标而奋斗,通过角色扮演提高社交技能、通过分组比赛共同制定策略与战术、通过庆祝总结认识不同的朋友等方面来促进团队归属感的形成,在一个完整的运动季中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互相了解同伴、共同学习进步、分享学习成果,这些在我们平时所上的体育课程中是无法体会到的,这一模式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大创新。

2.2.4 运动教育模式是推动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所蕴含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运动教育模式在运用于学校体育的同时,所培养的学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一份子,在学生获得体育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将在学校中所学习的各种运动技能,团队协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能适时的转移到社会中,将自身所学体育文化知识传播到社区体育中,从而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而为社会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机制。

3 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发展

3.1 实施过程。运动教育模式宏观构建主要分为运动季前准备阶段与实施课堂教学阶段两大块,在实施课堂教学阶段中又包括课程常规建立阶段、赛季阶段、庆祝活动;其中最核心的阶段是赛季阶段,因为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季,比赛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赛季阶段包括季前赛、正式比赛和季后赛三个阶段。

3.2 实施策略方案。运动教育模式有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最大特征是运动季,即大单元教学,下面以周为单位,共计16周,设计出一份较为完整的赛季活动表,其中包括阶段、周数、内容设计、教师活动以及学生活动五个方面。在运动季早期,学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学习和角色体验,花较多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战术配合的学练,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其讲解和指导时间也较多;而在运动季的中、后期,随着学生对课堂常规、角色体验的熟悉,其学习和运动的主体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实际的运动上,并在技、战术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把主要的时间用于实际的比赛。在整个赛季中所运用到的情境学习法和体验教学法,使得学生在一个完整赛季中能意识到自己的定位与角色的分工执行,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学习进步,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3.3 实施与推广。运动教育模式自完善与系统化以来,被运用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众多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中。

俄罗斯:PeterA.Hastie和 OlegA.Sinelnikov在《Russian students’participationinandperceptionsofaseasonofSportEducation》中考察了六年级同学在运动季中参与篮球比赛的看法,来自两个班级的七名学生完成了18节课季节。在整个初始练习赛以及正式的比赛阶段,男女学生和技能水平都花费了大部分时间他们的课时积极参与运动任务。学生们也展示了在与赛季相关的教练和辅导角色方面具有显着的能力。

澳大利亚:KenAlexander和JanLuckman在《Australian teachers’perceptionsandusesofthesporteducationcurriculum model》中,记录了377位澳大利亚人最近完成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象是主要使用了体育教育课程模式的初级和中级体育教师,问卷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师如何实施该模式,并回顾他们是否相信能够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十分总要的研究意义。

高航,章荣江,高嵘在《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中,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准实验研究法,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此理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教学实验。指出:运动教育是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它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战术和学习态度方面效果良好,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18]。

蒋新国,肖海婷在《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运动教育具备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在优化学生的运动技术、战术、运动文化、运动参与目标、合作学习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效果良好。指出当我国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过程时,要深入研究具体国情,结合学校体育的现状和特点,合理地对场地器材等资源进行改进与创新。

4 关于运动教育模式的思考

4.1 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体医结合。体医结合字面意思是说体育与医疗相互结合的一个概念,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很大程度会从事体育教师的行列,那么学生体育课程中的安全必定是体育教师所不可忽视的责任与义务,同样地在实施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如有学生突发意外事故,我们必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急救措施与治疗,将医学知识融入到此教学模式中,我认为这是一个要考虑到的问题。

4.2 运动教育模式从学校体育推广到社区体育。我国的体育包括三大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在本文研究中,针对学校体育教学引入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操作策略;而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同时也能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是不是只能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呢?同样在社区体育俱乐部中,我们是否也可以运动此模式对其进行发展实践探讨,这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1]Siedentop D.Sport education:a retrospective[J].Journal of Teaching inPhysical Education,2002,21(4):409-418.

[2]Perlman D.The influence of the Sport Education Model on amotivatedstudents'in-class physical activity.[J].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2012,18(3):335-345.

[3]Bennet,G.Hastie,P.(1997)A sport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for a collegiate physical activitycourse,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eation and Dance,68,39-44.

[4]高航,高嵘.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2):60-63.

[5]李小刚.美国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5):161-165.

猜你喜欢
比赛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选美比赛
不正经运动范
比赛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最疯狂的比赛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