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锋 孙中然
(邳州市燕子埠镇黑山小学 江苏 徐州 221346)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比一比》《认位置》《认识图形》部分为本册书第二、四、六单元的内容,课时安排均为一课时。三个单元均由1道例题和相应的练习题以及想想做做练习或思考题组成。该内容的共同施教特点就是从两件或三件物品的比较方法入手,告诉学生在比较时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数进行观察、比较与认识。根据具体的比较对象可以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也可以是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比较。施教时重点训练学生比较的方法的掌握。比如在比较三个物体的高矮或轻重大小时,可以教给学生初步的迁移和代换的思想和方法。比较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合适的工具,以期达到科学、快捷的进行比较,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目的。具体教学中还要注意细节的处理,比如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合适的情境图,说明恰当的比较方法。如在教学《比一比》练习一中,要告诉孩子右图中的两根比较长短的绳子就是左图中两个孩子在跳绳中使用的绳子。在教学《比一比》练习二中要提醒孩子观察两个孩子所站位置的不同,也可以让孩子们充分表演站一站,具体体验高矮比较的细节。在教学《比一比》练习三中比较柿子与石榴的轻重时,首先要使得孩子们理解天平下沉的一端所称的物体较重,然后再让孩子们从天平的下沉和上翘中来判断两种物体的轻重比较。使得学生最终明白天平下沉的一端物体重,天平上翘的一端物体较轻的道理。《比一比》《认位置》《认识图形》三部分内容在施教过程中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自身年龄和认知基础关系直接决定了我们在几乎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都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孩子们快速地进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来。充分利用孩子们管不住嘴的“想说”、管不住四肢“想动”、坚持不下来的“想换”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能够依据科学的理论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令一年级总感到头疼的孩子们课堂上的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长等等问题。具体施教中比如在教学《比一比》练习二中除了要提醒孩子观察两个孩子所站位置的不同,也可以创设情境让两个孩子到讲台前孩子们充分表演,一个孩子站在地上另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进行站一站,具体体验高矮比较的细节。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就是还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完全可以通过我们不断创设的一个个教学情境来培养。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发展成为孩子们数学课堂上的数学认知兴趣,将会促使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孩子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因此可以说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是一堂数学课好坏的基本评价标准之一。
数学意识是一年级孩子所要建立的所有意识中最为迫切的意识之一。它是孩子们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所在。只有建立数学的意识孩子们才会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和日常的生活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并且通过相应的知识转化过程,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在《比一比》的课堂教学中练习一中的绳子长短的比较中,要让学生树立比的是绳子的长短而非关注绳子的本身这一种数学意识。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由于以往我们过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的认知相对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意识的本质上来,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设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给孩子们展示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孩子们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建立起数学意识的问题。
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没有顾虑、缺少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思维随时都会在课堂上迸发智慧的火花。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毫无例外的也是这一种智慧迸发的课堂所在。去年在给一(1)班孩子们学生上《认位置》一课时,在处理想想做做3一题时,孩子们面对如何数冰箱的层数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有位孩子说“应当从上往下数,最上面的就是第一层”,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坚持应该像数楼层那样从下往上数,这时我适时的抓住这一课堂上的偶然的亮点来激活整个数学课堂,让孩子们的激烈争论来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再告诉孩子们数楼层是约定俗成的从下往上数,而数其它的层数要视具体情况而没有什么绝对的规定。以后的数学课堂上我总会有意无意的抓住像这样的一个个思维亮点,组织孩子们时时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作相应的课堂调整以调动整堂数学课的气氛。因此可以说课堂中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偶然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捕捉到这偶然的亮点,便会激活我们那一整堂的数学课堂。让偶然的亮点思维智慧时时闪耀着数学的无限光芒。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只要能紧紧围绕培养孩子们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施教过程中结合孩子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认真的组织好我们的每一堂数学课堂,就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时时翱翔在数学的快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