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重庆市綦江区通惠中学 重庆 綦江 401420)
反思性教学在80年代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后一直受到教育学界的高度关注。反思性教学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存在,更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反思性教学成为了教学实际与理论研究的重点课程之一,本文从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流程、特征、价值与方法四个方面浅谈反思性教学,以便说明其在新课程推动下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语文教学高度与广度。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强调将语文教学与教学反思结合,反思与语文教学过程并无先后顺序,是交错在教学过程中的。包括课前备课、课后复习、学生评价。在反思性教學中遵从的基本反思流程为: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践验证—评价改正—再次发现问题……按照此流程,反思可循环不断的而进行下去。其中的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针对课堂特性与学生特点对某一环节或多个连续环节进行反复循环以达到良好的反思效果。例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通过事实论据来论证了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舍己为人且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了解到原来白求恩在中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牢骚和抱怨的。得出结论后,学生会提出另外的问题,“既然白求恩在中国有这么多的抱怨,那为什么毛泽东还要赞扬他呢?”于是接下来又展开了新一轮反思。最后得出结论:人不是因自身的伟大而显得伟大,而是因其克服了本身的弱点而伟大,而为人民服务始终是高尚的品质。
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反思性教学,是将反思性教学理论将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具有问题触发性、强化的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性的特征。
(一)问题触发性。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能引起学生的自觉注意的,而反思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及筛选问题。以教师专业化水准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进行假设、探究、深化。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是始于问题,越深化的问题越是能启发新的问题。反思是教师与学生对教与学更为自觉积极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二)强化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一开始作为一种哲学概念被理解,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即指考虑到他人主体性的个体主体性行为营造一种和谐、理解的氛围。语文教学不是脱离生活实际存在的,往往融入了许多教师、学生自身的许多观念想法。语文反思教学是注重教与学的深层次对话,要求学生与教师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显现教学精神交流的和谐局面。
(三)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性。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不可分开的,即包括了对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又必须与教学实践相交涉。语文反思性教学不是凭空的妄想或不切实际的“空话”,必须在以实际为基础的环境下展开,将文章内容与深含的蕴意要吃透,从而深化理论理解,达到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目的。
1.课前反思,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前反思并非简单的备课与制订教学计划,其应当是教师在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之后,对成型的方案进行全面反思的过程,而这一反思过程的开展主要基于教师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有效了解。针对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要进行适当调节,确保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的充足准备与全面反思。
2.课中反思,全面提升课堂实效性。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反思,不仅能够促使教师更为合理地掌控课堂教学节奏,而且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课中反思之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发挥其监控与调节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能够及时有效地纠正正在发生的错误,保证课堂教学节奏向正确良性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维护。
3.課后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后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学评价方面,其作为对整个教学过程、成果作出的分析与评定,不仅是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判断,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组成,是实现教学任务目标的有力手段。
因此,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要对已结束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围绕所应用的教学策略表现出的效果进行反思。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观点要进行适度改变,不可过于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理论,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师素质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唯有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充分渗透,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指导,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全方位去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予以改善,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