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追问·畅想
——微电影创意写作教学与点评

2018-02-22 11:51执教曹小燕点评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旋涡圈子蚂蚁

执教/曹小燕 点评/何 捷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围绕视频内容进行螺旋上升的写作尝试,以独特的视角、饱满的文字,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想象。

2.通过探索自然、了解世界,培养感悟生命的品质与情感。

【教学流程】

板块一:惊天发现

1.激趣导入,指导观察。

师: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天大秘密!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秘密就藏在视频里面。在观看的时候,你可要瞪大眼睛去看,竖起耳朵去听,用心去发现,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

【点评:课堂伊始,教师先“故弄玄虚”,为的是抛出秘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这种前提下自然而然地提出观看要求,学生乐于接受。“激活”“唤醒”是导入的第一要义。】

2.观看视频,描述内容。

(师播放第一段视频。视频中,成千上万只蚂蚁不断地在原地绕圈圈,看上去感觉就像人造卫星拍摄到的云图上的台风一样。拍摄者表示,附近并无食物或是其他东西,但是蚂蚁大军却不停地绕圈,这种现象持续了两天之久,有些蚂蚁一直绕到死亡为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群蚂蚁围成一个圈,它们不停地绕着圈走。

师:你说得很笼统,要说出细节。圈内圈外,蚂蚁们有什么不同?

生:圈子中间的蚂蚁越堆越高,堆成了一座小山,还有些蚂蚁在不断地往“小山”上爬。

师:是的,你把观察点定在图中的某一处,这就叫定向观察。

生:圈子外部的一些蚂蚁好像无头苍蝇一样,有的跟着大部队转,有的犹犹豫豫的,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离开。

师:你不光把目光聚集到圈子外围,你还会放大镜头,观察细节,你注意到了蚂蚁不同个体的动态。

3.第一次写作:写观察。

师:根据对圈内圈外不同位置的观察,把目光锁定在一个位置,放大细节,发现蚂蚁的动态有何不同。

(生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习作片段)

【点评:第一次写作,重在指导观察方法(定向观察、放大镜头、捕捉细节)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把视频中的动态影像化为静态的图片,指导学生按照“圈内—圈外”的观察顺序,学习放大镜头观察并捕捉图画中的细节的方法。经过这样的观察之后,学生的眼中才会有个体,习作中才会有细节。】

板块二:追根拷问

1.质疑。

师:看到这群不断转着圈的蚂蚁,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我觉得很奇怪,它们为什么不停下来?

生:蚂蚁难道没有眼睛吗?它们明明看到自己的同伴转着圈就累倒在地,却为什么不逃离呢?

生:圈子中央的蚂蚁为什么要踩着自己同伴的尸体往上爬呢?蚂蚁不是最团结的吗?

师:关于蚂蚁的死亡旋涡现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疑问。请你们猜猜看,蚂蚁们为什么会陷入这个怪圈呢?

生:因为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用语言进行交流。

师:那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交流呢?有谁知道?

生:应该有它们自己的暗号吧。

2.判断。

师:没错,它们的确有一种特殊的暗号。老师先不说,保留一点儿神秘感。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关于蚂蚁大军不停绕圈的原因,视频中会有两个选项,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原因,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播放视频)为什么蚂蚁不停地绕圈?选项一:举行特殊的仪式。选项二:某种错误的信息。

视频播放后,学生开始低声交流。在交流后的展示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是选项二——某种错误的信息。

3.揭秘。

师:你们的选择非常正确。接下来播放的视频,会给出答案。

(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清楚地诠释了蚂蚁死亡旋涡形成的原因。)

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行军蚁与绝大多数蚂蚁物种不同,它们看不见,没有固定的巢穴。它们想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运动来寻找食物。蚂蚁头领会留下一种信息素痕迹让其他蚂蚁嗅出并跟踪,一旦它出现了问题,追踪信息素痕迹的蚂蚁可能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行军蚁会团团转圈直到筋疲力尽而亡,这就是诡异的“蚂蚁死亡旋涡”。

4.第二次写作:写发现。

师:我们刚才提出问题,并找到了答案。这样的片段,应该如何写呢?不着急,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人教版四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启示》中,上一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下一个自然段就进行解释说明。

出示课文片段: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师:我们来配合着读一读课文,我读提出问题的段落,你们读解释说明的段落。感受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

(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生: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一是被清理的枯枝败叶,看起来脏,实际上它能增强土壤的肥力,还是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被砍掉的矮树丛其实也是动物寻找食物和栖息的地方。

师: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就仿照例文,写一写蚂蚁死亡旋涡形成的原因。

(展示学生习作片段)

【点评:“向课文要方法”,以课文中的实例展示,让学生在例文中找到写作方法,这样的教学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对写作知识进行枯燥的解说。】

板块三:头脑风暴

1.想象,推断。

师:我们发现了蚂蚁的死亡旋涡这一奇特的现象,也知道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那么,蚂蚁们的结局都一样吗?所有的蚂蚁都死了吗?如果有幸存者,那么,它是怎么活下来的?

生:外围的蚂蚁生还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它们在外围行走,有可能跟不上大部队。

师:原来,有一种生还的可能是因为迷路。

生:圈子中央的蚂蚁也可能生存。因为它们爬上了其他累死的伙伴的尸体上,越爬越高,又不敢下来,只好在上面等着。等到其他蚂蚁都死光了,它们再爬下来,这样就不会进入旋涡,就有了生还的可能。

师:哦,这一种生还的可能是因为害怕。

生:也可能有一些蚂蚁走不动了,就离开旋涡去休息一下,休息完又找不到大部队了,就只好孤独地生活下去。

……

2.第三次写作:写想象。

师: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很奇特,推断也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的想象,是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胆推测,写一写:蚂蚁们分别会有怎样的命运?

(展示学生习作片段)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次习作对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之处。学生通过前面的观察、讨论,对于蚂蚁的死亡旋涡这一自然现象已然了解。此时,必须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其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推断。三次写作训练的设计是有层次、有梯度地呈现:观察自然现象—揭秘自然之谜—想象多样的结局。】

总评:

曹老师的课,有三个关键词,也是本课的三个亮点。其一,电影创意。曹老师的创意源于电影,这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启发——向生活、向时代、向我们存在的环境去索取。索取的方式就是思考与选择,是判断与裁剪。在纷繁的信息时代,找到能为我所用的素材,就是本领,是选择能力的体现。其二,是片段微写作。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微写作是让儿童爱上写作、频繁写作的有益尝试。将完整的篇章分割为一个个微小片段,明显降低了写作难度。此时,辅助以教师的“教”,更能让儿童踏上写作进步的快车道。不用担心完整篇章的串联,没有一个儿童会在片段微写作面前止步,一切的激活都是为了课后自能作文的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其三,方法授予。这点在案例阅读中,相信已经被大家认可。儿童写作,授予方法是关键且重要的,这也是儿童作为写作主体迫切需要的。曹老师做得好,方法来自民间总结,源于课文习得。两条腿走,稳健有效。

如果能在儿童课堂写作的频率上有所增加,那就更加完美。毕竟是练习,频次越多,进步越快!

猜你喜欢
旋涡圈子蚂蚁
大班科学活动:神秘的旋涡
旋涡笑脸
山间湖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为领导干部荐书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蚂蚁找吃的等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