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刚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民族中学 贵州 黔西南州562400)
对于音乐课,大部分学生的态度都是较为积极的,即使不喜欢也不会厌烦。然而,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往往都是因为对音乐喜爱而对音乐课产生好感,几乎没有学生因为音乐课而喜欢音乐。这不禁使人心生疑问,为什么高中音乐课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喜爱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课时的不足导致学生与音乐课的接触过少。原本音乐课就只能在课程表上占据一小寸位置,但就这每周可能才一次的授课还常常被其他“正课”剥削,试问学生哪有机会了解音乐课?又何谈喜欢呢?其二,是音乐教师的授课态度。音乐课并没有考核要求和应试压力,不少教师因此消极对待音乐教学,甚至有部分教师不进行备课,到了教室就叫学生自习。其三,是教学内容的不合理。大多学生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对乐理知识几乎没有了解,更不具备鉴赏优秀音乐作品的能力,因此即使上了课也很难产生兴趣。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现状,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课呢?
除了体育课,几乎所有科目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材。教材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理论基础,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教材设计时,考虑对象是整体学生,而不是某一地区的学生,并不具备针对性。在实际教学时如若直接照搬教材,必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把教材当作是授课的工具,把“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根据班级的情况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地调整、删减或者增添,以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适配度。所谓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把知识咽下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知识。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灵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音乐中的魅力。
1.双向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因此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才是合格的、具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大于学生,为了增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把学生带入课堂。这意味着,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对提高课堂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应当如何进行互动呢?
笔者认为,互动作为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是不存在标准公式。能够让对方愿意甚至主动进行互动,就是成功的交流。故而,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主动缩短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当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也会随之消失,互动交流也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由此,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以及对教学的反应,更好地对教学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由“已知”学“未知”。所谓由“已知”学“未知”,意思是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新学习的知识。作为高中生,学生的取向和审美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各方面也有了相对的知识储备。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除了对教材本身内容的挖掘以外,教师还应当探明学生的音乐取向和已了解的知识,将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使得学生自发产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只有学生愿意接受教学,教学才能发挥应作用。
例如在学习交响曲、奏鸣曲等内容时,可以引用一些电影片段。迪士尼的不少经典电影都使用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贝多芬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走近并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让他们明白音乐的魅力是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的。除了电影,也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曲子或者歌手,找到它们与教学内容的共通点,以增大学生的课堂归属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教学通式,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会影响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展开教学。实际教学时应当从学生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切实“咽下并消化”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合格的教学,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