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琴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南湖学校小学部 安徽 芜湖 241100)
引 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追求合理、公正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已成为语文界热门话题,本文就此谈谈教学对话中的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心理活动之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追求合理、公正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思维中最高级也是最核心的能力。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已成为语文界热门话题。现代哲学家们认为,理性不是一种能够在孤独中学习的东西,它只能通过交流和与他人的碰撞来学会,说到底,所有的理性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对话。教学就是对话的过程,钟启泉教师说:“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1]可以这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教学对话是问题解决和探究的过程,而批判性思维使教学变成了提出问题的过程,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又是提问的重要目的,课堂上我们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改变师生之间想当然、武断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师生对话中训练学生思维,改变思维惰性,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水平,推进语文教学的质量。
1.肤浅对话。教学对话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做出更好的判断。如果,教学中师生对话缺乏思维训练,师生的交流仅仅停留在“提问——回答”平面层次,课堂会出现教师自问自答或学生一味听讲,课堂上的信息、经验、情感、思维的流动是单向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实现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对话中的思维含金量低或者没有,自然谈不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学生也无法走进文本,理解文章。
不久前,笔者听了一节实验课。授课教师的提问代表了家常课的提问样式,是平常课堂中大量的无效无思维对话的表现。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看法,教者依次呈现了“不求甚解”“不醉不归”等词语,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评价陶渊明的这些行为?
可以看出,这样的课堂对话没有教学价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是形式上的‘讲话’,是各说各话,彼此之间没有思维的碰撞和交锋,教师也缺少实质性的参与,师生之间没有实现视阈的融合。王尚文说:“真正意义的对话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活动,对话双方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亲近对方,在碰撞中激发心灵滋长新质,从而扩大了互相的眼界,精神生活进入一个新的和更高的层次。”[2]故没有真正的对话自然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本节课学生肤浅的认识是因为没有站在陶渊明的立场,对他的性格志趣没有读懂,没有结合陶渊明个人生平事迹来解读他的不同于常人的性格爱好。面对对话中学生出现的肤浅认识,教师理应立刻调整教学内容,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聚焦,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对问题的探求、质疑、分析、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可以推动教学对话的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理解。本文文言浅显,许多词句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引导学生咂摸文字表层含义下深埋的丰富意蕴,让课堂对话走向深度,思维得到训练,文章才能读懂,陶渊明形象才能在学生心中渐渐清晰起来。
2.深度追问。这里我们不妨看西南大学附中的张万国老师《“我”读〈岳阳楼记〉》教学案例。上课开始阶段,因为学生对张老师开放、审辩的课堂很不适应,课堂出现了比较冷的场面,为此,张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张老师对学生思考先进行了指导,启发学生思考的切入点,推动学生思维前行。张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样思考:第一步,弄清“是什么”——明概念和判断;第二步,弄清“为什么”——明推理,重分析;第三步,思考“怎么样”——评估正当性、可行性、价值、影响等。
然后他向学生发出了连续的追问,逼迫学生思考:按此方法,怎么思考范仲淹的这句话呢?提示:
1.“古仁人”指什么样的人?哪些人算是“古仁人”?2.“二者”及“二者之为”指什么?
3.什么叫“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4.为什么要“异二者之为”?为什么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非得如此吗?
5.有这样的“古仁人”吗?范仲淹此刻心里会想到哪些人?
6.哪些人做得到?作者要求(希望)哪些人做到?是否每个人都该做到?我们有必要做到吗?
张老师是先提供学生思考的跳板,推进学生思考,然后发出了连续的有深度广度的6个追问,激发了学生思维,也许课堂会变得安静,但学生的思想是涌动的,他们感受到了教师是强大的思维冲击力,为后面师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铺垫。
于漪老师说:“一个不会思维的人,根本不可能很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3]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重任自然要落到了教师身上,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学情灵活地开展教学对话,结合教学对话的内容,依据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提出一些相对深刻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解水平向着他们理解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靠近,穿过文本语言的表层的云雾体悟其内涵,也为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痼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