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照辉
(河北法制报社,河北 石家庄 050090)
2017年7月,第三十三届(2016年度)河北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河北法制报报送的系列报道“美丽河北·最美政法干警”获得一等奖。这组报道共10篇作品,每篇作品独自成篇,又风格一致,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10名“美丽河北·最美政法干警”可歌可泣、鼓舞人心、催人向上的故事,传播了法治河北建设强音,字里行间体现出策划、采写、出版每一个环节的一丝不苟、精心打磨和精益求精,也是以“工匠精神”讲好法治故事的生动写照和成功实践。
高品质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精心策划,要出色地完成一组由10篇稿件组成的系列报道,更需要通过策划来统一思想、统一风格、高标准严要求。报社三次召开专题研究策划会,就如何在报道中创新、出彩各抒己见、反复讨论,最后就报道方式、报道规模、报道风格达成共识。
这组报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政法干警之美,以故事服人、以故事教人、以故事化人,让每一名政法干警都能从最美政法干警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激励全省政法干警学习“最美”、传承“最美”;让更多群众了解政法干警,支持政法工作,感受法治力量。
每名“最美政法干警”的稿件独自成篇,用10篇人物通讯组成一个系列报道,全面、充分地展示了政法干警的最美之处,增强了报道的声势。10篇稿件独自成篇,又互相衬托,便于整组报道形成更大反响,效果更加凸显。
对稿件进行模板化定制,统一报道风格和形式。每篇稿件内设3~4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通过2~3个生动事例来诠释,每个小标题在结构、用词、修辞等方面的风格要协调一致,每篇稿件配一张现场抓拍的最美干警的工作照。
在策划的过程中,报道组统一了思想,明确提出要透过稿件的字里行间真切地见到人、见到事、见到精神。可以说这“三见”是对记者采访的严格要求,让记者对接下来的采写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要求:“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1]这组作品正好秉承了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从2016年11月7日开始,报道组成员不畏路远,不惧严寒,从报社所在地石家庄分赴张家口、承德、唐山、邯郸等地最美政法干警的工作一线展开采访。
透过稿件,读者看到,报道组成员“跟”着最美政法干警一起工作,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他们的工作实况、工作节奏;融入最美干警的同事、领导、群众和服务对象中,用耳朵倾听,侧面了解最美干警或可圈可点的壮举,或平凡无华的琐事;走入最美干警家庭,聆听亲人讲述干警的大义、奉献及对家庭的眷顾。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发现了最美干警不少动人的闪光点,为开掘人物精神奠定了基础。
人物的工作环境有新闻故事。见到采访对象并不一定采访顺利,其间,记者大可利用空闲,观察一下环境,以此增加对人物的认识。比如,34岁的围场公安局河东派出所所长李鑫宇给记者的印象是“他太忙了”。当记者抵达派出所的时候,“李鑫宇正接待三四名群众,狭小的办公室里无从落脚”。记者在围场采访的几天里,李鑫宇几乎没有时间和记者完整地聊些什么,找他“念叨家长里短”“帮忙拿个主意”“调解邻里纠纷”的群众一茬又一茬。辖区村的村干部说,“乡亲们都待见他,有磨不开的事就愿意找他”。然而,在妻子心中,李鑫宇不仅忙,工作中还不时夹杂着险情。2015年冬,一对夫妇因婚姻问题发生争吵,男子万念俱灰,抱着孩子上了15楼,准备以极端方式了却余生。李鑫宇赶到现场后安排民警与男子喊话,安抚情绪,自己带俩人悄悄上楼。进了房间,距离几米远了,男子突然背着孩子蹬上窗台。眼瞅着对方往外倾身,也不知道他哪来的劲儿,眨眼间冲上前,拼命将父子俩拽了回来。“那个瞬间太吓人了,哪怕再犹豫半秒,他都可能被对方带下去,15楼啊!我在旁边看得一身冷汗,现在想想都特别后怕。”静静的屋子里,李鑫宇妻子的嗓音在微颤……
记者亲眼看到的人物形象故事是任何其他信息手段不能替代的。而正是这些内容吸引、打动着读者。
世间百人百态,人物各有特点,10名最美政法干警也特色鲜明。能从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入手,运用细节,精心选材,也是这组作品的成功之处。
高邑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英在查办一起银行行长受贿大案时,工作忙得连轴转,左肩疼得实在无法再扛下去了,才“挑了一个周末”独自一人去了医院。得知自己可能患恶性肿瘤,在回去的路上,37岁的陈英“一路开车一路哭,泪水把他胸前的衣服都浸湿了”。回到单位,陈英“擦掉眼泪,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坐到会议室听取案件进展汇报,部署下一步案件侦办工作。银行行长受贿案查实那天,他的病情也最终确诊,左肩恶性尤文肉瘤。一悲一喜两件事落定后,陈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很久”。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真实细腻,活生生写出了最美干警作为普通人面对病魔的失落、痛苦,同时也突出了他们超出常人的坚强、勇气、追求,使得他们不再像是一个“奇迹”和“神话”,而成为一个真实而富有血性的“人”。
这组报道中的每一篇稿件都紧紧抓住最美干警的不普通之处,提炼报道主题,运用生动、形象、充满人性色彩的细节和最能展现各人精神面貌的事例,表现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使得人物有血有肉,可亲可近可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者的一次深入采访,也是一个深受触动和教育的过程。记者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为最美干警的精神所鼓舞,这样写成的稿件不矫揉、不造作,笔端含情,浓墨重彩而又真实细腻地一一展示了10名最美政法干警的心灵之美、精神之美、职业之美、行为之美——执着、谦逊、务实,像一颗螺丝钉一样,被辖区百姓当成亲人,参加工作31年来一直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的邯郸市峰峰矿区公安分局和村派出所民警杨振海;没休过周末,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20多年来每年超过70个夜班,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对服刑人员监管改造的上板城监狱监区长王树忠;扎根基层法庭,推着自行车爬坡、骑着摩托车奔波,风里雨里一次次走乡入户,25年经办案件3800多起,无一错案的阳原县法院化稍营法庭庭长张春瑞,等等。
蘸着真情书写出的最美干警,见人、见事、见精神、见境界,质朴感人,讲述的是法治好故事,传播的是法治好声音,弘扬的是社会正能量。
新闻报道在追求优秀、冲击奖项的竞跑中,不仅立意要好,还要讲究细节,采编各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容不得丝毫马虎。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背后的经典故事流传至今。推敲意在比较高下,推敲更是锦上添花。许多优秀作品的见报都离不开“三审”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和反复修改润色。这组作品也不例外,通过精心编辑,对数字引用不准确、文字表述有疑问、叙述不够鲜活的地方都一一列出,有疑必查,有错必纠。
这组稿件在标题制作上的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乡土法官的乡土情》写的是阳原县人民法院化稍营法庭庭长张春瑞的故事,内文小标题皆选自张春瑞的原话:“累不假,要说烦真没有”“案子再难,没当事人处境难”“对乡亲们麻木,算不上人民法官”,小标题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乡土味十足,乡土情尽在其中。《知心法官》写的是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女法官高颖的故事,内文小标题“用诚挚之心,唤醒久违的亲情”“用体贴之心,开启母子的幸福”“用公正之心,送上法律的阳光”“用执着之心,敲开尘封的心门”准确、巧妙,逻辑说服力强,体现了高颖的“一片丹心”,让人印象深刻。
这组报道刊发后得到了业界和读者的高度评价。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报人》专门刊发一篇评论,评价这组报道“策划得好,组织得好,采得好,发得好,是典型宣传的精品佳作”。河北省委政法委对这组报道也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报道起到了“展示美、传播美、提升美”的作用,并把这组报道编辑成书出版。
[1] 习近平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