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林
(江苏省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 江苏 盱眙 211763)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与品格。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等诸多要素而要获得这些能力,就需要结合学科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从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开展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来加以强化。唯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个体的认知来自于生动形象的知识情境,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教学中创建探究数学问题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普遍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就给出这样的探究情境:在一次有12支球队参加的足球循环赛中,规定每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1分,负一场0分,其中一队在这比赛中所胜场数比所负的场数多两场,结果得18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应该说这个问题不是太难,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这个问题生活化能让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最后,以问题的导入让学生主动的建构方程,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就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作为载体,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也从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人说,问题是思维的试金石。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其主动地探究问题的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众所周知,问题教学是教师教学的艺术。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矩形、菱形”等特殊的平形四边形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处于互相垂直的状态下时,此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是相等的话,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来使普通的平行四边形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能够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寻找正确的问题答案。最后,学生对不同的特殊四边形进行了归纳总结,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的问题引领,既让学生了解了矩形、菱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以生为本的课堂地位,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充分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性质”时,就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特征。首先,回顾生活中什么样的物体是三角形?为什么这些物体制作成三角形?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物体生活作特别多,而且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电线杆中的支架、建筑物中的三角铁等,这些物体的设计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课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学生们产生兴趣和疑问的同时,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吗?”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能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诸多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探究学习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而思维方式的形成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存在一定的关联。有效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达到促进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的基本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们讨论确定圆的条件。很多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如其中有学生认为:相交的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圆;也有学生认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不是立即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样有效的促进学生思考,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还有效的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意义与价值,适应了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所以,教学中应该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核心素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