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严海霞,朱玉琴,王 虹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 南通 226001
下肢是骨折的常见部位,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1]。疼痛是骨折患者术后高发症状[2],患者术后疼痛会导致机体内激素分泌剂内酶系统出现异常,引发血压、心率上升,造成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影响患者病情。此外,术后疼痛还会对患者心理情绪、睡眠质量及食欲等造成影响,因此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需给予有效疼痛护理干预[3]。SWOT分析法是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以尽可能消除劣势,并且创造有利机会,避免威胁因素,而疼痛关爱管理模式是通过医护人员、家属给予患者充分护理支持和关爱,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方式[4]。为探究此分析法运用于疼痛关爱管理模式中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效果,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给予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7例,女 24 例;年龄 20~75 岁,平均(53.26±9.2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跌倒伤13例,高空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6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其他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1~77岁,平均(53.93±9.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跌倒伤11例、高空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2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其他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基础治疗 2组均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50)90 m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80)100 μg及生理盐水充分稀释至100 mL,在患者手术结束前30分钟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持续输注量2mL/h+PCA计量1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总镇痛时间为48小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状况,对比发现病情异常者立即告知医生,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及给予其健康知识宣教。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建立疼痛关爱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1名护士长、1名麻醉师及3名责任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2)内因优势(S):(1)医院已显著提高了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患者的关注度,并且建立疼痛关爱小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小组各成员技术能力扎实,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2)相似病症的患者资源较为丰富;3)内因劣势(W):(1)虽然科室已建立疼痛关爱小组,但各成员间配合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2)医院相关科室已对患者住院环境进行相应改善,但与疼痛关爱相关环境、氛围仍需进一步改建;4)外因机会(O):(1)患者希望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可顺利、安全、无痛地恢复;(2)医护人员所给予的止痛药效果好,副作用较少;(3)目前科室已广泛运用镇痛泵以给予患者持续镇痛;(4)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使用镇痛泵控制镇痛;(5)疼痛关爱护理模式是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位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5)外因威胁(T):(1)患者对骨折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对疼痛存在恐惧心理;(2)疼痛关爱小组人员对管理概念的转换能力欠佳;6)具体干预措施:(1)强化沟通交流,严密监护患者;小组成员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首先自信、大方地介绍自己及小组中其他成员,从而消除患者陌生感,介绍术后疼痛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自主使用镇痛泵,可使用超前镇痛或按时镇痛等方式。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各生命指征状况,并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时上报给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2)疼痛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疼痛是术后正常机体反应,在患者疼痛时给予充分心理支持和鼓励,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以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对其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予有效心理疏导,并嘱咐患者家属及其朋友、同事多探望患者,给予患者有效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3)疼痛物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返回病房后给予有效的下肢按摩,注意由轻到重、避开切口、均匀按压的原则,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嘱咐患者配合护理,或教会患者家属按摩的措施以提高患者配合度。在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对其小腿肌肉进行重点按摩,从而促进此部位血液循环,可在切口部位使用冷敷、热敷的方式。此外嘱咐患者多锻炼,避免过早负重。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对2组手术前、术后2、8、12、24和48小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价,0~10分表明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极剧烈疼痛,分数越高则疼痛越严重[5]。2)2组术前、术后48小时由2名医护人员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价,HAMA评分<7分为无焦虑;7~14分为轻度焦虑;15~21分中度焦虑;22~29分为重度焦虑;>29分为极重度焦虑;HAMD评分<7分为无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6]。3)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定量表对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优: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60分。总优良=优 +良。4)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S评分 观察组术后2、8、12、24和48小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χ±s) 分
2.2 心理状态 观察组术后48小时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手术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χ±s) 分
表3 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下肢骨折患者的类型多为不稳定型骨折,而内固定术是治疗此类骨折患者的重要手术方式。骨折及手术治疗均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使其对疼痛的敏感度上升[8]。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疼痛已成为临床不可忽略的生命体征之一,术后产生的疼痛感会严重影响患者情绪,使得内源性抑痛物质分泌量显著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及主观感受显著增加,造成疼痛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骨折内固定术后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以加快缓解疼痛感[9]。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疼痛护理模式,能够利用SWOT分析法,实施疼痛关爱管理护理,有效发挥内因优势及外因机会,克服内因劣势,规避外因威胁,最终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实施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感。原因主要在于,此护理模式中建立疼痛关爱小组耐心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方式,使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是机体的正常反应;告知患者正确使用自控镇痛泵,并使其知晓无痛并非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感,从客观角度使患者理解疼痛的概念,最终减少患者期望与实际的差距。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间的差异性,真诚关爱细心照护患者,最终有效缓解患者主观疼痛感爱[11-12]。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48 h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原因主要为此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强化了与患者间的沟通与交流,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分散了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减少疼痛给患者造成的焦虑、烦躁感;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正确处理内心不良情绪的方式,并嘱咐患者的亲朋好友多来院探望,给予患者家属关怀及社会支持,最终逐渐消除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13]。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对促进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显著作用,原因主要为此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疼痛阈值,充分调动自身机体潜在抗痛能力,从而使术后康复锻炼的各动作更为规范,使得康复训练发挥最佳效果,促进患者机体恢复[14]。
综上诉述,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