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究竟难在哪?

2018-02-22 01:28吴友智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工作者竞争

○吴友智

给中小学生减负,是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切实要求,近期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减负到底要减什么?减负喊了多年,为何迟迟减不下来?笔者以为,中小学生减负其实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人才评价机制、社会人才出口以及价值观等外在条件和氛围也必须跟上节奏。如此,学校、教师、家长的心态才会真正改变,才会真正支持减负。

武汉的一些学校,取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未料反遭家长集体讨说法。此前多见种种声讨“家长作业”的,此种主动求加负的,确实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家长的主动求加负,或许得打个引号。按照这些家长的说法,如果不布置书面作业,就没法检验孩子在校学到的知识。作为长期在教育一线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就有不同的看法。以他们更为专业的眼光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分析看,至少低年级段里,好好上课,做好随堂作业,问题就不大。

既然如此,学校与家长为何态度相左?就因为当下的大环境里,应试的氛围尚未整体扭转。有人因此担忧,即便有部分地区的先行试点,在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和选择机制依旧滞后的环境下,率先吃螃蟹的人们依旧得在应试教育的汪洋里艰难生存。所以,用积重难返这个词或许说得比较重,但用以形容多年的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客观的。既然积习深重,改变自需时日。

这些年来提倡给学生减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确实出台了不少规定,但字面意义上的好即使有普遍的共识,也奈何不了家长们“另起炉灶”。特别是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所形成的“合压力”通过每一个神经末梢,直接转嫁给了教育,总觉得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永远慢人一步。在浩瀚无边的书山题海和无休的周六周日里,除去带火了一个教育培训产业外,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而事实上,消极影响远不止于此。种种社会问题就是这么堆积出来的。

减负新政声势浩大,为什么家长的焦虑却越“减”越多?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时代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早已不再满足于让孩子长大成人,培养孩子成为“精英人物”是大多数家庭的梦想,甚至被很多家长视为必须完成的目标!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生态中,去谈“理性对待成绩、平淡看待竞争”好像非常“不合时宜”。而这种普遍的竞争心态也会进一步加剧竞争的激烈性,让“王牌名校”的分数线日益水涨船高。孩子们就像是被绑上了应试的战车,被裹挟在考试的洪流中身不由己!

这里,作为多年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对家长朋友说,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无视孩子成长发育的客观历程,把孩子无法接受的知识强加于他(她),让孩子承担与年龄不符的学业负担!

减负不是为了放松、更不是为了放纵,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消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为成长腾出空间,为培养兴趣提供时间,为未来留下更多可能。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才是减负的初衷!

总之,在减负的框架里,政府部门、学校和家庭永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不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一味自说自话,指责家长们的盲目焦虑。正因为这一辈的家长们亲历、至少见证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潮流,才更懂得知识的分量。

作为减负关键环节的家长,要扭转观念:重视教育一定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当下和未来的趋势是,对知识、人才的认定必定会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而不单单是学习成绩。家长们要少些主观的代入感,也不要过多为孩子设计前途,心态平和了,也就不会整天挂念着“别人家的孩子”。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工作者竞争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感谢竞争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