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辉
新课程改革追求拓宽新的德育领域。作为农村学校,应深入发掘区域乡土文化底蕴,开发新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散发出浓郁的乡土芬芳。
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利用乡土文化,构建生活与德育之间的联系,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生活与德育相互渗透。借助乡土文化,引领学生将探究与创造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从了解家乡开始。
我校开展乡土文化活动的宗旨是“知家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精心选取让学生自豪的家乡风物,采用实地考察与专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延伸到校园之外,融入生活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
我们家乡有颜真卿亲撰并书写的宋璟碑、乾隆皇帝御笔书录的梅花赋,还有秦王湖、广阳山、北武当等名胜古迹。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传奇魅力,深深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乡土文化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道德建设的巨大财富。我校以地域乡土文化为载体,选择其中富有科学元素及文学色彩的名人典故、成语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比如,选取郭守敬大都治水、创制授时历,僧一行的覆矩测量子午线的故事,以及胡服骑射、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图穷匕见等成语典故,引领学生认识感知古代家乡人民的生活图景、处事智慧和英勇气概。同时,将这些知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活动之后及时鼓励学生写下感悟收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严谨细致、实践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家乡的历史和现状,学生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有了更直观的体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学校处在一定地域的乡土文化之中,乡土文化所特有的差异性,植根于深厚的生活教育土壤,为课程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发生在本地的风俗民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建筑风格、传统生产工具、生活方式与习惯等,都可以转化为学校的德育资源。
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放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我校开展的乡土文化活动紧密贴近生活,比如,带领学生探访英谈古寨,学生在古村落调查研究活动中,首先自主查找资料,然后通过实地考察、合作交流,完成观点的陈述,自己拍照、制作PPT,写出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举办了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并推荐优秀作品发表到相关报刊上。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乡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多元的,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乡土文化活动,使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触角更加灵敏,并延伸到各个学科和生活领域。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郭守敬纪念馆后,鼓励学生开展模仿制作莲花自鸣钟、日晷、简仪等模型,通过实地考察,按比例缩小制作观星台,并写出模型工作原理的说明文字等。这些活动,把历史、天文、地理、历法、文学、物理、美术等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机融合到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乡土文化是一座德育的富矿。只有通过乡土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融入大自然,融入家乡文化,融入家乡生活,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关注家乡的意识,为家乡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