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喜逢西泠印社115年庆典,十月份笔者刚刚尊业师陈振濂先生之命梳理、完善了旧文《历任社长对西泠印社现代转型的贡献》(刊载于《西泠艺丛》2018年第10期),最近又应《书法赏评》主编胡志平兄长之邀收集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吴隐、叶铭、丁仁、王禔的相关资料。尽管时间很紧,我还是勉力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胡兄是厚道人,其安排也是中华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一种具体体现,必当玉成之。
目前关于西泠印社的研究中,社长研究已经很有规模了,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各位社长本身就是多才多艺的人中翘楚,在成为社长之前早已光环耀眼;其二在于社长们身居要位以后,自然更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
但是,关于四位创始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相对于闻名遐迩的社长们来说,他们有时甚至容易被人们忽略。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当推陈振濂先生和林乾良先生。陈先生经过大量的考证提出西泠印社的最初创议人除了叶、丁、王外,还有一个吴潮而非吴隐——吴隐在创办印社的具体过程中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发起倡议的时候肯定不在场,他在上海;被吴隐取而代之的吴潮,此人在印社并不活跃……因此,他作为创议四君子是符合事实的,但以他的能力与威望,要站在四君子的地位再继续推动印社向前发展,却又是难以为继的,而吴隐却在这方面有着出色的成就。
那么,四位创社人各自成就到底如何呢?林乾良先生进行了逐一研究,兹梳理如下:
先看吴隐,他在印学范畴内外均有建树。印学范畴内成就主要如下:1、治印风格取法浙派并得到吴昌硕亲授钝刀中锋之法,还受益金石碑版,孕育变化,最终浑厚苍劲、古趣盎然。2、既是西泠印社创办人之一,而且对印社规模扩大多有贡献。先后捐款490元,为四人中捐款数额之首。3、研制印泥,并创办上海西泠印社。4、创办以西泠印社为名的我国首家印学专业出版社,编有《遁庵印存》以及古铜、古砖、古陶、古泉等印存,《浙西四家印谱》、《缶庐印存》等印谱几十种。又汇集《遁庵印学丛书》25种、《印汇》150余册。吴隐的印外成就首推刻碑,这是他的本行。其次是印刷所用木刻仿宋活椠。另外,书法多体兼善。
再看叶铭,其于印学贡献主要有:1、其印具诸相,而以典雅浑厚、平实朴茂为归。2、一同创社,且任劳任怨。3、赓续《印人传》,在前人基础上先后撰成《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4、补前人赵穆未竟之作《红楼梦人名西厢记词句印玩》印谱,悉心研究赵氏字法、章法与刀法,惟妙惟肖。5、著述宏富。著有《七十回忆录》、《歙县金石志》14卷、《叶舟笔记》8册、《二金蝶堂印谱》、《铁华庵印集》、《逸园印辑》、《遁庵遗迹》、《松石庐印汇》等,并编辑《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偕吴昌硕精心选择审定《金石书画录》10册,其原件皆为西泠印社社员珍藏。
四君子中若论数代清芬,则首推丁仁。其于印学之贡献主要有:1、治印既宗法古玺汉印,又颇得“西泠八家”以至赵之谦、徐三庚之神韵。2、丁家之集印,尤以“西泠八家”为最。经过父子努力,丁仁集丁敬之印达百余方,“西泠八家”之印计500余方。在当时可谓总其大成。3、于印社成立居功至伟。4、“西泠八家”印谱的出版以丁家最早,也最重要。1926年,出版精印《西泠八家印选》,每印均附释文及按语,为研究“西泠八家”的最好资料。辑有《砚林印存》、合辑《丁丑劫余印存》等数十种印谱刊行,皆弥足珍贵。作品集有《鹤庐印存》、《鹤庐诗词稿》、《商卜文集联》等多种。另外,于甲骨文、书画、作诗、活字研究与推广亦有大成。
印社早期社员在研讨印学。右起:高络园、高野侯、王禔、丁仁、葛昌楹、俞人萃。
王禔自幼受家庭影响(其父王同曾任杭州紫阳书院山长),喜收集印章,自称“印佣”。篆刻艺术,可从继承浙派与小篆细朱文印两方面来说。篆刻初学浙派,师承陈鸿寿、赵之琛等,又学习周秦玺印,用刀在丁敬“碎刀短切法”基础上又成一家。他反对徒呈才气之锋锷尽露,偏重于讲究功力,追求整洁、娟秀的风格。门下弟子如吴朴堂、高式熊、江成之、徐植、顿立夫、秦康祥、韩登安、谈月色等,桃李满园,影响深远。台湾简英智先生曾有硕士论文专题研究。
如上所述,创社四君子出身各异但各有所长、风华正茂但精诚合作,他们合作的最初成果就是成立西泠印社;同时始终公而忘私、放眼未来,相继推举吴昌硕、马衡等名家为社长。从而使得西泠印社一步一步自小而大、由私而公,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创社四君子简介:
吴隐 (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别署遁庵。浙江绍兴人,寓居上海。幼家贫,客杭习镌碑版。年轻时刻苦研习书画篆刻与文字学。篆刻风格多样,浑朴苍粹,摹汉宗浙,恪守规范。工书法,善山水花鸟画。
叶为铭 (1867-1948),又名铭,字品三、盘新,号叶舟。徽州新安人,寄籍新州。擅金石书画,素有朕虔三绝之誉。精金石考据之学,善篆隶,能镌碑,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风格平实安详,朴茂厚重。家藏金石和考古方面书籍甚多,曾将藏品付印行世,风靡全国。
丁辅之(1879-1949),又名仁,原名仁友,字子修,号鹤庐等。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出生书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之孙。治印宗浙派,萧淡简静,秀雅纯正,用刀劲健,布局安详。书法以甲骨文著称,并集成联语刊行。绘画偶作蔬果,亦艳雅动人。
王福庵 (1878-1960),初名寿祺,又名禔,字维季,号屈瓠,别署罗刹江民,70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室名麋砚斋、春住楼。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工书,以篆隶名世。印风典雅蕴藉,秀丽飘逸。边款文辞清丽,精整透雅。为近世工稳印风代表大家。曾任民国政府中央印铸局技正、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