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闻史”视域下新闻史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8-02-21 17:49侯晓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闻史课程课堂

侯晓辉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文学院)

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学科中,最有价值的是历史学。中国新闻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认为新闻史学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在高校新闻学教学中,新闻史是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分支,是新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日本著名的新闻理论专家小野秀雄指出在传播学院、新闻学院可削减或增设任何科目,但是无论如何增删都必须保留如下三个科目:其一是新闻传播史,其二是新闻传播伦理教育,其三是新闻传播理论。尽管新闻史教育如此重要,当前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传统的新闻史教育。

1 “新闻史教学危机”的突显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新闻实践的能力,认为新闻史学教育则无关紧要。“无趣”和“无用”的标签被贴在新闻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从新闻史教育本身来说,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1.1 新闻史教学的地位不断下降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业,新闻教育不断改革,加大新闻实践课的比重,重实用轻史论的论调不断涌现。新闻史驳杂的历史内容以及对现实较少的指导意义和建设意义使其地位若有若无。笔者调查发现,众多院校的新闻学专业并未将新闻史作为主干课,甚至未开设此课程或者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1.2 新闻史教学师资严重不足

史学,在当今时代似乎已经成为冷门,鲜少有人学习、研究史学,愿意从事史学教学的老师更少。本次调查发现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新闻学院,虽具备较为强大的研究新闻史及教学能力,但是其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反观近年来创办的新闻院校则普遍存在新闻史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等问题,而行业内也普遍认为本课程食之无用,弃之不妥,很多青年教师不愿意教授此课程。

1.3 新闻史教学方法亟待创新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来看各方面均有了较大改观。但是,新闻史教学却依然沿袭传统的课程教法,用板书的形式,以平稳毫无感情的语调以年月日和人物事件贯穿整个课程。鲜少形成有意义、创新性的作品、故事,整个课程如同“货物清单”一样毫无生气可言,枯涩难懂。加之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没有“灵魂”和“血肉”。对于大学生而言,没有交流,没有启发性的指导的课堂是不成功的。

2 “新新闻史”观点对新闻史教学的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彬教授就“新新闻史”提出自我观点。他指出,“新新闻史”,即面向历史,立足当下,结合叙事学与社会史的方法与范式,全面考察分析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过程。一部新闻史也是一部社会新闻活动史。在关注新闻本体的同时,应关注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时代心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对新闻的影响,而非就人物谈人物,就媒体谈媒体。这种观点主张对新闻历史进行“全景式”和“全幅式”的把握。

所以说,“新新闻史”旨在重新赋予新闻史以生命力,焕发其无穷魅力,使之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学人”、“报人”受益,让新闻学及其他各类社会科学的人都能从中获得裨益。让“新新闻史”成为富有文化、思想内涵,活泼、生动的学科。

“新新闻史”与旧的新闻史观点的不同在于,“新新闻史”更注重当代性、思想性和叙事性。这一观点对新闻史教学的要求在于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学生追寻新闻的光荣与梦想,感受新闻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反思值得记忆和思考的新闻大背景,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提高其分析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具有关注历史、社会、人生的人文主义精神。这和部分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是不谋而合的。

3 新闻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作为新闻史教学的一员,我们需要从新史学观点中获得启发,本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运用灵活的、有趣的、与新媒体方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新闻史教育的发展。

3.1 准确定位新闻史教学观念

作为史学的一部分,新闻史主要用于记载并提炼蕴藏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智慧,引导人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李彬教授认为,“新史学”观点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当代性”。认为历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丰富的社会运动,体现着现实关怀。学者周光明也认为,应该正确定位现在的新闻史教学,以“修养课”来定位新闻史课程,以培养媒介素养作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如何“想”而非具体告知怎么“做”。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史学的当代性特点,以新闻历史经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在与过去的关联性,注意结合时事,联系热点新闻,将历史融入现实,加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发挥新闻史综合教育的作用。

3.2 改革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学生学新闻史感到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落后,教学模式和方法呆板和陈旧。日渐发展的新媒体不断拓宽知识传播渠道,这有助于变革教学方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地方高校先后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新闻史教学目标也需要由原来的知识目标的实现,转到挖掘新闻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启发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新闻责任感上来。

3.2.1 改进教学内容,用案例串起新闻历史长河

正如吴廷俊教授所说,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拯救新闻史课堂,使其焕发活力的重要保障。照本宣科,完全以书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最易让学生产生厌倦之感。教师应该认真检索新闻史料,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串联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历史故事、人物特征及社会价值等,以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度思考和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比如,在历史中了解民国初期著名记者邵飘萍的“全才”故事,明晰黄远生的“四能”品质对当代新闻人的重要作用。笔者在讲述“黄色新闻”的发展过程时,用丰富的史料给学生讲述了“黄孩子事件”、美西战争中赫斯特的表现等,学生注意力集中,对“黄色新闻”发展的大背景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对“黄色新闻”对现在的影响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知识目标的实现。

3.2.2 融合时事热点,在史实与现实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历史的目的,梁启超给出了他的见解:赋予过去的事新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作为现代人的借鉴。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对现代提出可借鉴的经验,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一些史实和现在的新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达到提高学生媒介素养之目的。笔者在讲述梁启超所倡导的“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报纸功能时,结合现代传媒的舆论监督和新闻指导性原则,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从“舆论监督”谈到“网络反腐”“全民反腐”,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梁启超的新闻理念,还对现代的舆论监督形式和内容以及新闻对社会的指导性原则有了很清晰的认识。这种纵向对比的模式可以贯通古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 “辩论”进课堂,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新闻史实有着它所属年代的烙印和特征。在那个年代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的新闻理念对我们现在的新闻事业是否适用,需要学生深度思考。为了启发学生,我们可以引入史实观点辩论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其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某一观点的认知,提升其思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辩论的形式对某些观点加以引导。比如,18世纪的高级报纸《新苏黎世报》的新闻理念是“事实本身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怎样看待新闻。记者的任务在于对事实加以阐释”。为了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这一观点,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组成正反方,对此观点和“新闻是客观公正的事实,严禁掺杂个人主观见解”的观点进行双方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双方观点的陈述和讲解。事实证明,这种辩论形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新闻的客观公正性的理解,课堂效果非常显著。

3.2.4 影音资料和新媒体交互式平台齐上阵

学生对新闻史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是他们看不到、摸不到的,这门课的学习就是听教师讲那些过去的事情。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新闻史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有目的地精选一些影音史料,并制作成逻辑严密、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活化新闻史内涵,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比如,笔者用我国第一个播音员齐越的播音作品的影音材料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闻写法,通过播放《百年大公报》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老报历史和那个年代的新闻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国人初办的报纸手刻油印版的《红色中华》。这些方式在现在这个“读图时代”是非常适用的。

我们要学会让新媒体“走进”课堂。依托交互式的新媒体技术以及开放性的网络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丰富新闻史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常态化。教师可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和学生之间经常通过微信、微博、自己的网站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将海量新闻史料进行分享。让学生得以通过多元渠道,获取与本课程相关的信息。同时,推荐质量较高的新闻史研究类微信公众订阅号精准传播信息,让学生在新媒体中接受新闻史学知识的熏陶。这种“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效果的有力保障。

3.2.5 “换位式”教学提升学生积极性

提升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讲述中国三次办报高潮时,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教案和课件,结合现代时事,对其进行讲述。课件的设计要与内容进度相匹配,要求查阅大量资料,发表个人看法,尽量使内容呈现得全方位化和立体化。通过这种“换位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当教师,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出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结语

新闻史作为一门基础素养教育课程,在新闻教育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让学生喜欢学,认真学,就要适应新形势对新闻教育的要求,与时俱进,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让新闻史课堂“生动”起来,以使新闻史教学在推进新闻教育的发展中“不辱使命”。

猜你喜欢
新闻史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如何提高《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试论新闻史研究方法的批判与范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