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报道的案头工作

2018-02-21 17:49张海沐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个人利益倾向性新闻线索

张海沐

(作者单位:朝阳广播电视台)

案头工作原指导演或者演员在影视剧生产之前所做的剧情分析和材料总汇的文字工作。一篇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同样需要完善的案头工作。组成案头工作的材料是在纷繁的新闻线索中提炼出来的,是用来保障记者在瞬息万变的采访中,合理运用采集手法获取新闻素材、组成新闻稿件的关键。

1 选择新闻线索

1.1 新闻线索的来源

无论广播类还是电视类舆论监督报道,线索一般都是来源于群众的投诉电话或信件。投诉源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诉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另一类是个人利益遭到侵害的。反映公共利益受损的新闻线索,投诉人一般会指出损害公共利益的当事方,且时间、地点明确,很少出现主观倾向性。这类新闻线索只要符合新闻报道的相关规定,一般是可以选材的;反映个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新闻线索是以个人利益受损为出发点,一些线索往往会夸大事实情况,并带有主观倾向性。这样的情况,记者需要分析和求证,否则会给后续采访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2 辨别新闻线索

针对来源于投诉的新闻线索,记者要掌握多方求证的方法。记者在手里电话或信件后,最好不要直接去现场。首先,要电话咨询被投诉单位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咨询的方式采取当事人的立场辨别线索的真实性。一旦新闻线索属实,则要大量查阅相关、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例如,在获得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奖新闻一等奖《莫要群众冷了屋子也冷了心》的报道中,记者就是通过电话了解以及舆情调查确定了新闻事实。随后,查阅《辽宁省供暖条例》与《朝阳市供暖条例》以及全市近3年来关于供暖管理相关文件后,整理出供暖企业的违规依据以及行业部门的文件规定才进行下一步的新闻调查。

2 形成采访提纲

2.1 整理相关资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搜集与新闻线索的相关资料已经不是难题。把纷繁的资料理出头绪并满足节目生产则是生产优秀作品的前提。以2018年央视315晚会《珠宝店里的抽奖坑你没商量》为例,记者先从珠宝的鉴定费与加工费入手,然后再通过中国地质大学副院长的同期采访阐述产品的质量,最终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收尾。整篇报道一气呵成,既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又报道出珠宝销售的猫腻。通过了解,记者一定是备足珠宝鉴定、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可以支持采访的依据才进行报道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整理相关材料的重要性。

2.2 理顺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新闻工作这在工作前所总结的任务大纲,包含了该活动的目的、采访过程的运作,对报道任务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

一个完整的提纲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支撑作品理论依据的人物需要正面采访,对新闻事实进行曝光的内容基本上需要进行暗访。其次,作品在同期声与文字的结合要合理搭配,反映新闻事实方面的现场要保证完整无剪切;文字阐述的内容要无主观倾向性,做到可以体现新闻五要素即可。最后,报道的主旨要通过采访内容逐层推进体现,最大限度避免以解说词的方式显现。无论是顺叙、倒叙或是夹叙夹议,总之要提纲挈领。

3 预判可能性突发性问题

实地采访中,每名新闻工作者都会遇到与前期计划相悖或没有提前准备的话题。处理这种问题除日常的积累外,主要还要靠知识面的延伸。也就是说,首先要准备常规的政策法规,其次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把事件扩展方向考虑周全,做到有备无患[2]。

总之,做细致、周全的案头工作是记者的基本功,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生产优秀新闻作品的前提,更是提高通讯员新闻敏感性、衡量新闻价值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个人利益倾向性新闻线索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超重/肥胖对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新闻线索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一种面向博客群的主题倾向性分析模型
漫画哲理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