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岗编适度分离探索机构编制服务发展新路径

2018-02-21 22:44
行政科学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泸州市乡镇干部

吴 伟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近年来,为破解基层一线对干部人才需求增长与编制供给有限的突出矛盾,四川省泸州市打破“就编制论编制”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用好用活编制、服从服务大局”的理念,将用活编制与干部人才使用结合起来,推进从“岗编一体”向“岗编适度分离”转变。所谓岗编适度分离,即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管理,在基层部分行业实行编制集中管理、编制放在县级部门,按编制总量设岗、岗位放在基层单位,干部人才下沉到基屋一线、由基层单位考核。目前,泸州市正在10多个行业系统4000多名干部人才中开展岗编适度分离试点,努力探索机构编制服务发展新路径。

一、聚焦“三点三线”推进岗编适度分离

一是抓住重点,从经济发展主线上推进。泸州市紧扣经济发展主线,通过开展岗编适度分离,引进紧缺急需的经济管理干部人才。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正式挂牌成立,泸州市创新实行“编制在上级部门或其他县区、人员在自贸区”办法,21个省市垂管部门、区级部门122项行政审批事项入驻行政审批局,市、区两级50余名优秀人才被派驻到自贸区金融、管理、创新型科技等窗口提供一线服务。同时,选派153人被以同样方式选派到泸州国家高新区、长江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园、酒业园区等地工作,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二是突出难点,从安全环保底线上推进。针对“乡镇有责无权、管事不管人”的问题,泸州市整合区(县)农技推广系统编制1023名,在乡镇设置农业、林业、水利等派驻工作站,对派驻人员采用乡镇负责日常管理、区(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以乡镇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统筹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全市从县级渡口管理、安全生产监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机构选派216人到乡镇,编制保留在县级主管部门,人员与乡镇有关单位合署办公。同时,充实社会保险、环境保护、户政管理等社会管理服务力量,全市各区(县)相关部门共选派840人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组建农村社区服务合作社、经济服务工作站、公共服务工作站等,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三是回应热点,从民生服务一线上推进。为有效破解基层特别是乡镇、社区教育、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瓶颈制约,泸州市实行乡镇中小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将教师和校长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由区(县)教育局统一招聘,学校则按专业需求自主聘任。泸县推行分片承包责任制,编制保留在县教育局的23名体、音、美专业教师,承担了58个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任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医联体管理模式,县级医院统筹管理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1795名,实行编制在区(县)级医院,人员在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工作。龙马潭区建立区、镇(街)、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区级医院根据实际,选拔医疗专家下派镇(街)、社区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支医”活动,让群众花较少的钱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二、发挥“三项机制”杠杆撬动作用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泸州市印发《实行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促进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文件,明确日常管理、考核晋升、经费保障、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健全干部人才服务基层机制,加强岗编适度分离工作人员管理。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中,事先明确人员的编制所在单位及岗位服务处所。在行业职称评聘和职级晋升时,将派驻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落实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城镇中小学校任职满9年的校长和教师应进行服务期限不少于3年的交流轮岗,重点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选派有经验的城镇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定期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进行“三区支教”。

二是强化激励机制。泸州市制定《激励基层干部奋发有为二十条配套措施》,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聘的“硬指标”,在年度考核、表扬激励、荣誉评比方面向派驻人员倾斜。提高县级派驻乡镇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为派驻人员设置专业技术八级岗位200多个,推动机关干部主动到基层挂职任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支农支医支教。自2016年换届以来,已提拔重用岗编适度分离干部人才78名,137名岗编适度分离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

三是优化保障机制。泸州市制定岗编适度分离干部人才探亲、差旅报销、食宿安排等配套制度,为在乡镇工作的派驻干部每月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工作补贴,解决周转房、机关用餐等实际困难,定期开展“交心谈心”,想尽办法解决派驻人员的后顾之忧。对派驻基层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且表现优秀的人员,优先统筹解决配偶异地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确保派驻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三、凸显岗编适度分离“一石三鸟”效应

一是提升编制使用效益。泸州市设立300名“周转编制”,按“人才派遣”方式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实现精简职能弱化和规模较小事业单位27个,用63名“周转编制”释放编制资源253名,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4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执政资源、稀缺资源和源头资源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泸州市坚持“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培养模式,激发机关干部人才下基层干事创业活力。全市424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自贸区组建300名人才队伍大力招商引智。合江县将10个县级部门471名人员派驻到乡镇,占乡镇事业编制的1.15倍,有效缓解了乡镇事务增多和干部人才匮乏的矛盾。同时,派驻基层干部人才在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中锻炼才干、锤炼品格,为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三是增强服务基层能力。泸州市创新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引导干部人才主动到基层一线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服务基层质量。比如,地处泸州航空产业园区核心区的龙马潭区石洞街道有编制39名,上级安监、城管、食药监等11个部门派驻23人支持石洞街道工作,石洞街道连续4年获区目标考核一等奖。区农林局派驻人员梁明华在村级换届选举中还当选为河咀村党支部书记。泸州市通过建立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增进群众福祉,提升党政形象,赢得良好口碑。

猜你喜欢
泸州市乡镇干部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江阳区418名退捕渔民“转业”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