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修辞:纪录片影像复义性的一种考察

2018-02-21 22:28李共伟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关键词:省略隐喻时空

李共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对于影像来说,修辞的界定并不统一,甚至影像中有没有修辞还在争论中,好在我们所讨论的内容是以能否在拍摄实践中应用为目标。所以,我们暂时不争论影像有没有修辞,我们以下要讨论的内容是:就已有的纪录片来看,导演是如何运用一些特殊方式和手段使影像的意义更丰富的,我们姑且把这些手段叫做修辞。

从语言学来看,修辞是指依据题旨情境修饰文字语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鲜明而生动地表达意义。虽然语言学跟影像有着诸多不同,但我们仍然打算借鉴这一对修辞的界定,我们可以对所讨论的范围进行规范,以免引起误会:以影像独有的意指手段、方式或手法来强化、表现或创造某种特定思想、情感和特殊视听效果的相对固定模式,我们称之为影像修辞。

由于篇幅所限,以下讨论只限于在纪录片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方式。

1 隐喻:意蕴的创造与表现

影视作品画面中出现的一切都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具有一种表面意义。比如,画面中出现一棵树,观众不会把树看成别的东西。另一方面,它还有一种隐藏意义,这种意义观众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发现。比如,出现在银幕上的海洋可以象征悲愤的情绪,而一袋乡土可以象征故乡。因此,电影导演可以根据观众的感情、想象、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将这些隐藏意义蕴含到画面的元素中。这样,画面中的物体除具有一种直接的戏剧作用外,还能激发出一种更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和情感。

如果画面中蕴含着丰富的隐藏意义,就会使影片看起来意味深长、隽永,而要做到这一点,恰当采用象征的手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纪录片中,象征能够启发观众看到的内容远远多于银幕上提供的简单形象。因此,画面的表面内容是直接能够明显看到的内容,而隐藏内容则是导演有意赋予画面,并为观众从中看到的一种象征意义。

一般情况下,在电影中运用隐喻意味着用一种记号(这就是我们以上所述的象征性省略)去代替一个人、一种物件,一个动作或一桩事件,或者使画面产生一种次要涵义,它可以通过两幅画面的衔接来进行隐喻,或者通过任意创造画面或事件并赋予后者以补充性的表现作用来获得象征意义。

影像的隐喻大多是借助于直观形象上的相似性引发的联系来实现。比如,通过人物在画面中所占面积的大小,隐喻对抗双方的强弱,用绵羊与狼的关系隐喻人物之间力量的对比等。影像中的这种隐喻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成为赋予影像丰富意义的最重要手段,对于将日常事物作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导演来说,要想通过司空见惯的事物来吸引观众,让画面中的具体形象更“耐看”,这无疑是一个有效手段。

在纪录片中,影像隐喻的运用非常“自由”,可以通过单个镜头来形成“隐喻”,可以是多镜头甚至是一个段落的来实现。在《风味人间》第一集结尾的总结段落,导演使用了这样的隐喻,将美食与身份相联结,通过将影片中多地域、多人物的并列,形成一种隐喻。虽然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地球,但人们了解一个人仍然会选择从他的家乡开始,互联网时代的饮食文化仍然是地域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每个地域独特的饮食习惯是人们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最简单、直接的途径,甚至成为一种身份认证,这就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影像化呈现。隐喻的使用,使美食不再只是简单的食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影片画面的意义也变得丰富起来。

纪录片的这种对比式的隐喻运用并不仅限于镜头之间,还可以是段落意义上的比较,甚至是整部影片。例如,康健宁与高国栋合作拍摄的《沙与海》,影片主要拍摄了两户人家,一是住在西北沙漠戈壁的刘泽远一家,一是住在东海之滨的刘丕成一家。每当沙漠中遇到大的风沙,刘泽远家的粮食就会颗粒无收,而运输的骆驼也会死掉;刘丕成一家如果遭遇风暴,海产品就都会被吹散,这将对他的收入产生很大影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呈现了两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并对两家人的生活场景作了鲜明的对比映照,以展示他们内心和思想的不同。在视觉上,通过沙漠、大海构成的极端环境,使二者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鲜明的审美效果。

隐喻的运用在纪录片的修辞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它的娴熟和精心运用能够大大加强画面以及影片的思想和观念表现力。

2 重复:时空的变形与扩展

纪录片影像修辞中的“重复”,本质上是对时空的一种变形和扩展。通过镜头或段落的“重复”来达到强调影像中某一刻的时空,一般来说,常常是某种现实时空的变形,以展示影片中人物的心境或创造某种意象,实现表达影片中心意象的目的。

在柴油机修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原因不明的问题和困扰,但只要维修人员针对技术问题认真思考,许多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该车柴油机反复多次发生拉缸、熔顶故障,其原因就是:维修人员在没有维修标准的情况下,没有对其闭口间隙值进行计算、论证,其闭口间隙值没有得到有效的修正;驾驶员在汽车起重机检修出厂后没有注重低负荷磨合。这些因素,引起了多起重复性故障。

在纪录片中,导演如果想强调某一时刻,常常采用重复的修辞方式。比如,在纪录片《海豚湾》的结尾,导演通过运用重复的修辞,反复展现了海豚在海浪中自由穿梭的画面,海豚在水中翱翔的画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银幕上反复出现。“重复”从时间上来说是对时间的延长,从空间上来说通过不同角度展示了海豚的自由。导演通过变速(慢镜头)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海豚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扩展了画面的空间,这与之前惨遭杀戮的血腥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解说词发出“人类为什么不能放海豚一条生路”的质问,这既是对影片主题最好的阐释,同时也将观众浸入到一种情绪之中——人类为什么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这里的“重复”并没有压缩时空,而是对未来时空的一种扩展,是一种心理时空和心像的展示,是导演内心所向往的时间和空间的修辞性呈现。

在纪录片中,“重复”的运用还表现为同一个镜头地不断反复出现,这样的镜头从时间上来说是一种“中断”。例如,在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一集中,说到呼伦贝尔牧民如何烹饪羊肉时,连续使用了六次重复。在这六次重复中,画面的空间并没有任何变化,就是放置了石头和食材(羊肉)的一种特制奶桶的内部空间,而时间(叙事进程)却“停止”了。因为导演的意图在于展示这种烹饪方法的复杂性,通过对拍摄对象的反复拍摄,凸显导演的意图:就是这种复杂的制作美食的方式是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制作出的食物一定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同样的手法也运用在了对这一烹饪方法制作出的美食(羊肉)上,同样通过一系列(八个)不同角度的镜头对同一食物进行了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食物的影像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唤起观众的嗅觉和味觉,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

“重复”的运用,使纪录片中的时间和空间都产生了变化。在时间上,重复意味着不断回到过去,这使影片中的时间与现实时间的不可逆性产生了本质不同。现实生活的时间是单向的、线性的、匀速的、不可逆的。而影片中的时间,通过重复这一修辞,时间产生了质变,我们不仅可以回到任意时间(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而且还可以改变时间的速度,打破现实时间的拘囿。在空间上,“重复”可以使空间中与主题密不可分的形象得到扩展和深化,从而有力地强化主题意蕴,创作出一种复杂的多义性影像。

3 叠化:意象的联结与比较

叠化也叫叠画、叠印,就是两个或更多镜头相互重叠,出现在同一画面内。从修辞角度来看,叠化强调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并置。叠化改变了时间的性质,首先表现在时间行进的速度上,一般来说,叠化可以加快时间流逝。其次,通过叠化,单一维度的时间在影片中呈现为多线程,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从空间上看,叠化是两个以上的空间的重叠,是多重空间的并置。

叠化强调了重叠内容之间的并列关系,不同意义指向的影像叠化在一起,尤其是多镜头的连续叠化,画面流动性得到加强,能够给观众带来非常丰富而独特的视听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导演通过叠化将这些代表不同意义的镜头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中后,使观众必须对这些并置重合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跟随导演的思路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就迫使观众从迷失的情节中摆脱出来,对影片的情感和思想开始进行主动思考。

例如,在系列纪录片《苏园六纪》的第一集《吴门烟水》的开头就是一系列的叠化镜头。从粉墙黛瓦叠化到门环,再叠化到绿树飞檐,接着叠化正在滴下水的房檐……。通过这些连续叠化,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以促使观众对叠化中的各个画面空间的联系产生关联性思考。苏州园林的美到底来自于哪里呢?画面中连续叠化的景物与园林美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叠化影像造成的“奇观”必须能够引发观众思考,这正是纪录片影像中叠化所具有的修辞功能。叠化所造成的视觉“奇观”,目的不是使观众沉迷于“奇观幻觉”,而是通过对叙事时空的“并置”来实现导演的思想动机,促使观众对影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体验、比较和思考。从时间形态上讲,通过叠化强调一种同时性,正是因为这些事物的融合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空间形态上看,通过把不同的事物集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影像“奇观”,实现了对现实空间的重构。

在纪录片《沙与海》中,影片即将结束之前,两位主人公刘泽远和刘丕成都经历了巨大的风暴之后,叠化镜头将风暴之后的大海和沙漠叠化在一起,太阳冲破乌云下的海面叠化平静的沙丘,再叠化平静海面下的小岛,再叠化夕阳下美丽的沙漠,通过这一组叠化将两个时空中的主人公所面对的共同困境以及度过困难之后的美好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将两个不同时空的画面叠化后,创造了一种氛围,刘泽远和刘丕成虽然所处的自然环境完全不同,但他们所面对困境却是相同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展现出坚毅顽强的一面。从时间形态上讲,通过叠化强调一种共通性,就是两位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是共同的,他们的困境正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从空间形态上看,通过不同空间事物的并置,创造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既是对两位主人公情绪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影片主题情感的一种升华。

叠化辞格对时空的重构实现了人类改造“现实时空”的梦想。通过时空并置实现了对内心与现实、思想与情感、具象与抽象的表达。

4 插入:信息说明与制造间离

纪录片中的“插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说明,二是打断叙事的进程,制造间离,以引起观众的思考。在纪录片中最常见的“插入”就是人物访谈,插入引起的间离,在历史纪录片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当下的历史纪录片创作者常常采用一种搬演的手法以“再现”某个历史阶段发生的事件,为了不让观众把逼真的搬演影像当作真实历史,导演常常采用“插入”采访的方式,达到间离效果,一是可以提醒观众,这并非就是事实本身,而只是一种模拟和再现,二是通过间离,引起观众思考。例如,美国历史频道拍摄制作的《美国:我们的故事》,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当下,在历史类纪录片中加入专家、名人或者亲历者的访谈,已经成为常见的方式。如果将这种“插入”作为一种修辞来看,主要功能之一是制造“间离”效果,使观众从情节中脱离出来,主动对影片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思考,以对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倾向做出判断和理解,“插入”修辞所造成的这种间离效果应成为历史纪录片导演最看重的功能之一。

纪录片中的“插入”修辞还有说明功能。当摄影机所拍摄的影像无法满足导演的需求时,常常采用插入动画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比如,在系列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第三集《我是蔡杰》中,导演用动画解释说明父亲与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之间沟通所做的努力和沟通的难度。如果通过摄影机拍摄的影像来展现父亲的努力,必然造成大量重复,二者相比,显然运用“插入”动画的方式更有效率。如果说通过重复影像还能够展示父亲的努力,但要通过摄影机的拍摄来展示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插入”动画很好地解释了蔡杰与正常人世界的不同,“插入”在这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插入”这一修辞手法在纪录片的运用来看,无论是说明还是造成间离效果,无疑都是一种通过这一方式吸引观众主动思考和联想的有效方式。

5 省略:人物内心的聚焦与映照

对于任何艺术来说,都离不开省略。比如,雕塑是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动作的瞬间凝固下来,在这个瞬间之前的动作被省略了,而这个动作带来的结果或影响,雕塑家则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中国的古典诗词堪称省略和暗示的典范,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看起来非常简单,只是将几个非常常见的事物并置在一起,省略到了极致,但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隽永,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含义正是通过暗示传达出来的,最后一句是关键,通过这一句,前面景物的描述才有了特殊含义,都有了一种情感色彩,这些景物都是断肠人眼中的景物,而前面的省略才有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纪录片的拍摄就是创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意图通过被拍摄者的行为表达出来,而不直接向观众宣布导演的思想和观点。在纪录片中,如果导演急于表明和推销自己的观点,并想尽一切办法使观众接受某一种观点和情绪,这是非常霸道的,也是不真实的。必须通过观察来谨慎的对待被拍摄者的动作和语言,让观众自由地发现影像中的内涵,而不是像宣传口号那样宣示出来。拍摄者的思想和观点就隐含在他的选择过程中,拍什么、拍哪一个、怎么拍,都是拍摄者意图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文如其人”一样,说到底,纪录片就是拍摄者如何通过被拍摄者表达自己的思想跟情感。

从叙述角度来看,纪录片在记录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拍摄对象的一切都拍摄下来,选择、省略是其基本的手段。通过镜头的组接完成省略电影启示力最有力的证明。比如,当拍摄一个男人与恋人分手了,多年后,他们重新相遇了,他想复合,但因为多年未曾联系,不知道女人是否结婚,如果拍摄到女人的住处有男人的衣物出现,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除上面谈到的省略方式外,还有一种从叙事结构方面做出的省略,这种省略往往能够形成悬念。一般来说,这种情形的省略是为了“掩饰”剧情的关键时刻,扣住一些关键信息,引起一种焦急的等待情绪,形成悬念,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例如,在纪录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拍摄一个人物的动作时,他离开了画面,但镜头并没有跟随他移动,而就是静静地等在那里,他再次出现在画面里,并不跟随拍摄他出画之后的动作,这就形成了一种省略构成的悬念,观众想要知道,他出画之后做了什么?在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在纪录片《凝望深渊》中有过一个类似这样的省略。这是一部有关死刑的纪录片,影片的结尾是一个死刑犯人要被执行死刑,但赫尔佐格并没有将执行死刑的过程放到影片中,而采用了行刑人和目睹执行过程的受害者家属的访谈省略了执行死刑的过程。这个省略是从影片主题出发做出的选择,但仍然会引起观众的好奇,毕竟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见过死刑的执行过程。

省略也可以用来越过不必要的事件,引导观众对主题作出思考。我们在上文提到过的《最后的山神》中,导演对孟金福打猎过程的省略就是为了凸显影片的主题,展现打猎的过程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困扰,观众的注意力会被猎人与野猪的对抗吸引,而忽略孟金福与自然的关系,这对导演的创作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6 结语

通过对纪录片中影像修辞的考察、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影像修辞在纪录片的主题表达与影片结构,映照和表现人物复杂内心,意象的创造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与多样化的修辞,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使创作者在意义与情感的表达上更富层次性和多义性,更为重要的是,影像的外延和内涵都因此修辞的运用得到了延展,这使得影像的意蕴更加丰富,影像叙述在纪录片创作中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省略隐喻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活的隐喻》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之门
中间的省略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