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佛系”亚文化的兴起探究

2018-02-21 22:28郭梦珂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关键词:拟态佛系亚文化

郭梦珂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佛系”一词在2017年底因为一款《旅行青蛙》的游戏刷爆微博与朋友圈,“佛系青年”“佛系养生”“佛系恋爱”等词语成为社会上的热词,早在2014年,日本某杂志把本国一些男性青年描述成“佛系男”。“佛系男”总是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放在第一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特别是对于恋爱、工作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这个词通过网络跨文化进入中国之后,我国的自媒体对其进行了同词转义。现在的“佛系”则是指“一切随缘,看淡一切,怎样都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点与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共通点,要求社会回归本真,也是对于情感“无寄托”的表达。当然,与“丧文化”相比,“佛系”带有生活积极性,“佛系青年”突出表现为在经历挫折后的自我安慰的心态和减少欲望需求的自愈心理。但整体而言,对生活的奋斗精神不足,随遇而安、不温不火、按部就班,还是“佛系”亚文化的弊端。

1 “佛系”的兴起原因

1.1 网络自媒体的传播与“狂欢化”

麦克卢汉把世界称为“地球村”,网络打破了地域界限,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到只隔着一道屏幕。网络的便利把日本的“佛系”带到了我们的面前,中国的自媒体与一些网民根据自身的特点使“佛系”本土化。“佛系”传播主体主要以“90后”网民为主。网络传播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传播方式,朋友圈转发的人际传播、微博粉丝圈中的组织传播、各种公众号大量信息推送的大众传播把“点”对“面”的传播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方式的叠加使“佛系”在一段时间内得以快速传播。

“佛系”文化的传播可以说是网民的又一次“狂欢仪式”,巴赫金指出:“人们在狂欢节上不再袖手旁观,而是深处其中,享受其中。”“佛系青年”面对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表示无奈,从而向往“无欲无求, 享受内心平静”的生活。“佛系”的传播又给这些青年找到了“定位”。他们出生在物质与精神条件相对丰厚的时代,现代网络的发展使他们受到了更加多元文化的碰撞,当“不争不抢不强求”的观点传播到个人时就会产生心理共鸣,也会急于向别人展现这类思想。这样的一种精神诉求得到倾诉与满足,巴赫金笔下的“狂欢”就开始了。

1.2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与“拟态环境”

“佛系”真正达到传播的“高潮”是在朋友圈疯传之后,各个社交平台对此不断地推送信息,包括“天天佛系语录”“今天你佛系了没有”这类话题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微博与朋友圈转发的热门。如在微博热搜中关联到“佛系”这一词就包括到各行各业与各个群体中。网络媒体的各种新闻消息也会或多或少地提及“佛系”,“标题党”也趁此时机制造话题。这就是网络媒体为网民们设置的“专属议题”,这些“议题”禁锢着网民的思想,让他们只能关注其中,成为“议题”讨论的成员。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当人们打开手机浏览信息时,进入眼帘的全是“佛系……”的时候,就让大家认为“佛系”是一种流行趋势,是一种大家都赞成的生活方式。其实,这只是被网络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中蒙蔽了双眼,它并不是我们所处的真实生活“镜子”式的再现,而是网络自传媒通过对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它一方面向人们提供了信息,同时亦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网络受众接受信息的同时传播信息,既是拟态环境构建者又是拟态环境的接受者。

2 “佛系”亚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1 使青年安于现状

“佛系”能在朋友圈中疯狂传播是因为契合了一些青年人的某种心理状态。在当代竞争压力激烈、买房贵、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都是青年人每天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积少成多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问题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问题。而突然“横空出世”一种不争不抢、看谈一切的生活状态,让他们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喘息,它可以是表明自己对生活的随遇而安,可以是对紧张压力的纾解,也可以是对现实的逃避。

因此,自媒体环境下,青年人对“佛系”的“使用”使他们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佛系”虽然让我们平淡地完成了各种本职工作,但是却处于一种近似于消极的生活状态,是青年人对主流价值认同的弱化,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奋斗精神与顽强拼搏在“佛系”的影响下被削弱。同时,整个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佛系青年”的“脱俗”心态会让他们与整个社会脱节,是自我与社会的分离。

2.2 沉默的螺旋让非“佛系”失声

人是群体动物,在表达意见时,会观察群体中多数意见的走向,如果是与多数意见相同则会更加大胆地表明,如果与大多数意见相左则会选择沉默。这种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就形成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个青年在社交媒体中发现网友都在转发“佛系”内容,如果他的意见与这种观念相同,他就会积极转发和留言以寻求多数人的支持;而如果他不支持“佛系”,但是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就选择“沉默”,而这种沉默就会加剧对于“佛系”亚文化的传播。因此,这种“螺旋式”的上升态势就会让更多非“佛系”选择失声。

3 结语

“佛系”亚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偶然,在当今社会,太多的因素在促进类似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社会在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以后,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表示对“佛系”不能抱有轻易否定的态度,它出现也是事出有因,我们可以用“佛系”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追求符合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抱更多元的选择。

我们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依然有着最为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对自身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审视,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和梦想。社会营造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在积极推动我国青年不断奋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猜你喜欢
拟态佛系亚文化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佛系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