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电力 周炫炫 杨 洲 颜伟雄
近年来,随着电网基建生产任务的不断加重,供电公司集体企业广泛征集社会劳务分包人员参与电网基建施工,以此弥补自身工程建设力量的不足。这些措施在给企业带来效益和竞争力的同时,也因为劳务分包队伍重效益轻管理、人员素质低、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造成安全事故频发。根据以往管理经验,普遍反映劳务分包人员不服从指挥的问题,“三违”现象普遍。因此,对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分析众多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如美国科学家海因里希分析得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 的安全事故;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美国安全理事会(NSC )得出了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结论;我国的研究表明,85%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由此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能够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其数量,必然会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安全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人的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提高劳务分包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行为的方法,减少伤亡事故,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根据一个一线施工人员的心理问卷调查,有90%的人把违章行为最大的一个因素归于侥幸。著名的安全理论“海因里希法则”中,将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件数之比总结为:1:29:300:1 000。也就是说在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背后,有几何数量级之多的同样的行为未造成伤害,而实际作业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违章行为,绝大多数都不会立即形成伤害性的后果。因此,长期、多次未发生伤害,会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自己的明知故犯,从而导致事故发生,这就是“侥幸心理”。
在电网基建施工现场,最常见的就是施工人员明知其行为违反了相关的安全规定,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事故,但认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相信可以避免”的侥幸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对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认识模糊,这种心理出现的概率大,危害也较大。一些人往往是技术骨干,自以为很有经验,工作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却从来没有发生事故,对管理人员的批评不当回事,我行我素。
在电网基建现场,最常见的逆反心理表现形式就是对安全监管的逆反。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往往把劳务分包人员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认为他们仅仅是为金钱而工作,对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用职权严密地控制作业人员,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进一步激发了逆反心理的产生。在逆反心理状态下,人常常会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而引发事故。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势,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思维上的从众定势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认为服从多数一般不会出错,缺乏分析,不做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从众。比如,有一个施工现场,多数人是直接从高处抛掷工器具、材料的,而少数采用绳索传递工具的人就会跟着效仿。如果没有人去纠正,这种违章的人还会越来越多。劳务分包队伍中,人员流动频繁,经常性地有新的从业人员参与其中,这批人员很容易被施工队伍中一些安全陋习所感染,特别是在看到他人因违规违纪没有被处罚或者占了便宜得到好处的时候,心里感到不平衡,觉得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结果在那种“不做白不做、不捞白不捞”的心理驱使下,一步步走上违章歧途。
目前劳务分包队伍中的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对事故没有清晰的概念,并不知道违反相关的安全规程会带来何等的风险和后果。而所谓“震撼式”安全教育,就是采用更直观的方式,用事故中血淋淋的画面,震慑施工作业人员的心理,其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对工作有“敬畏之心”。
“震撼式”安全教育摒弃以往多数情况下采取的“你应该怎么样”的正面宣贯,解决了纯理论的抽象说教问题,直接把“不守规矩”的后果以影像画面的形式,呈现在一线施工人员面前,图文并茂,声像并重,形象直观。例如,绝大多数劳务分包人员都没有看过真实的高压触电的场景,在安全教育中,将高压触电的瞬间那种电弧一闪、爆炸巨响的画面直接呈现,甚至可以采用慢镜头、逐帧播放的形式,或更进一步用特写,清晰记录电弧移动的轨迹、触电者的抽搐动作等画面,从而让被教育者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震慑,意识到违章操作的可怕。“震撼式”安全教育的精髓,就是使被教育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现场零距离的感觉,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其侥幸心理和盲从心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对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奖惩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奖惩的尺度需要精准地把控,掌握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更多的不满。因此,在采取奖惩措施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多样化原则。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样且分层次的,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置安全行为奖惩措施时,要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人员采取与其需求相一致的方式。因此,奖惩的手段需要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一部分。同样,惩戒的方法也不仅限于经济考核,同样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惩戒。
其次是公正原则。在实施奖惩措施时,必须做到前后一致,对事不对人,人人平等,并最大限度地予以公开化。要使每个人都知道他人受到奖励和处罚的原因和力度,并在奖、罚上做到奖与功匹配,罚与过匹配,奖罚适度,做到合理恰当但又不失慎重严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务分包人员对待安全惩戒的逆反心理。
最后是时效性原则。奖励的时间和被奖励者的成绩离得越近,就会得到更加明显的成效。如果对施工人员的奖励,迟迟得不到兑现,或者一拖再拖,奖励的时间确定在年终,则会大大挫伤人员的工作热情。
在日常安全管控中,培养管理层和一线施工人员之间相互认同的心理。所谓“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感觉。个体对他人、群体、组织的认同,使个体与这些对象融为一体,休戚与共,找到一种归属感。例如,在高温时段或酷暑时节等特殊时间节点,通过管理手段,主动采取错时段作业,购买防暑降温药品及饮料,确保暑期一线施工人员安全。冬季,提前将各种防冻保暖用品、防滑用品足额发放到所有一线施工人员手中。另外,将安全理论的灌输、安全思想的引导和安全行为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民主、批评、说服教育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使一线施工人员逐渐认识到“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再如,通过 “交友式谈心”“交流式探讨”,拉近管理层和一线施工人员的距离,把一线施工人员当成朋友亲人,而不是一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打工者”。安全管理中,“认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心理管控手段,一线施工人员一旦对管理层产生认同感,就会心甘情愿地把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进而增加一线施工人员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投入度,从而形成组织负责人所期望的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再进一步去引导规范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不断强化一线施工人员对安全观念、安全管理的认同。
日本木工翘楚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孝道”。所谓亲情化安全管理,就是要以家庭、情感为手段,把安全生产的目标、意义及各种规程、制度等单调枯燥的条条框框用亲人帮教的形式恰当地表现出来,在一线施工人员中营造一种“安全为自己、安全为家人”的浓厚氛围。例如,“安全亲情板”,将每位一线施工人员的全家合影再加上亲人一句安全叮嘱语贴在橱窗里进行展示,让员工每天出工之时都能想起家人并记住亲人的叮嘱,从而在工作中自觉按章操作、安全施工。再如,“写家书·传亲情·话安全”,通过给家人写信的方式,紧扣“家书”主题,抒发对父母长辈的祝福和感恩,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对恋人、爱人的殷殷真情,从侧面促进一线施工人员自觉“要安全、想安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安全管理中,从掌握员工的思想、转变他们的观念入手,利用亲情、关爱这一方法进行安全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一线施工人员思想由“要我安全生产”到“我要安全生产”的根本性转变。
在作业现场,安监人员、监护人员不可能100%覆盖全部作业环节,同时监护人也会有疏忽的时候,因此现场的安全标识,可以很大程度上地起到安全管控的补充作用。对危险点、危险源或者其他需要强化安全管控的重要部位,采用“软策略”,从心理层面提高施工人员对危险的警觉。例如,合理设置安全标志,它能够在无监督人员的条件下对一线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提示,将安全标准悬挂在危险的地方,使用醒目的图案和文字警醒员工,提高知觉和视觉效果,从而提醒一线施工人员注意危险部位和危险品。
同时,针对一线施工人员的现场安全标语,应该摒弃“教科书”“八股文”式的语句,采用接地气的安全标语,更能拉近一线施工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例如前段时间某工地的标语:“亲爱的工友,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别人……花你的抚恤金。打工安全,为你自己!”尽管颇有争议,但其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工友们讲清安全事故的危害,比用大案例、讲大道理更容易使工人接受。
衢州公司在线路基建工程核心劳务分包队伍培育过程中,改变以往“事后从严管理”的方式,逐步探索“安全走心”模式。结合劳务分包人员的心理特征,通过“震撼式”教育、合理奖惩、寻找“认同”、亲情感化、标识暗示5种方法,在核心劳务分包队伍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引导上,通过梳理作业人员的岗位特点、文化程度、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和结构,力求贴近生产实际、生动感人。在讲解不安全问题或事故教训时,重点应放在分析后果上,以寓意深刻的教学方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了解劳务分包人员的家庭生活及个人嗜好、信念、动机等,与其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安全理念深入员工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安全规范成为员工作业的行为自觉和约束力,从而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心理防线。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心理学是安全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与升华,将安全管理心理学运用于电网基建劳务分包队伍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人的内心的角度出发,把握安全的关键,让每一个现场作业人员都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我要安全”的本质安全理念落到实处,有效解决劳务分包队伍安全管控难题,从而实现“每个作业点安全可控,实现基建安全零死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