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皮红英
(解放军总医院 1 普通外科 2 护理部 北京 100853)
对于施行肠造口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而言, 即使得以顺利完成手术, 不恰当的护理也会增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或需再次手术甚至健康受到严重危害[1-2]。 有文献报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ll%~60%[3],而在Lyon 对造口患者周围皮肤问题的研究中指出, 约有80%的造口患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着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困扰[4]。 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出现令患者在护理上更加困难, 延缓了康复的时间, 同时患者在心理和经济方面也承受着更大的负担[5],肠造口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自我认知等直接受到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影响。 而且在众多的肠造口并发症中, 仅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可以通过护理干预达到预防或治疗效果, 而通过提高患者对肠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来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提高造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故本研究小组针对造口人这一特殊人群, 研究设计了供患者使用的造口评估表,对造口护理内容进行了细化,使结直肠癌患者可以系统地认识造口护理的内容,并且更为正确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 在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1 月至2017 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因结直肠癌行肠造口手术的2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手术单双日分组,单日手术为对照组(n = 113),双日手术为观察组(n = 10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合并原有基础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脑梗死、冠心病等)得到有效控制;(2)未见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无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无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其他重症感染;(3)具备独立完成造口护理能力;(4)患者出院前均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等影响造口护理的不利因素;(5)患者及家属能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标准:(1)造口术后因任何疾病原因需再次手术;(2)由于各类突发意外、 原发疾病复发或恶化以及其他非原发病因导致死亡;(3)由于各类主、客观因素,不能配合研究。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研究方法 (1)对照组:按照标准护理流程完成各项护理措施, 包括健康教育以及造口护理方法的培训。 (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应用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造口评估表指导患者完成造口的自我护理,要求患者对评估表中的概念、评价标准、 护理方法以及涉及到的护理用品充分理解,出院前能够对于相应的症状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出院后可以独立完成。 分别于出院前和出院1 个月后向患者发放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测评; 于出院6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方法:询问患者在出院后的半年中是否出现过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 以及皮肤部问题出现的次数(皮肤问题发生到痊愈视为一次,痊愈后再发生为第二次,以此类推),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粪水性皮炎、真菌感染、机械性损伤、过敏性皮炎、毛囊炎等五项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对于在京患者出院后的测评与随访利用患者复查的机会向患者发放问卷,面对面收集信息;对于外地患者主要通过微信平台和电话完成问卷调查和随访工作。
1.4 调查工具
1.4.1 造口评估表 参考失禁性皮炎风险评估量表[6-9]的计分方法及依据由胡爱玲等[10]出版的《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相关护理指南,由本研究小组自行研究设计、 将常规护理的内容进行量化, 并请数位造口护理专家修订制作造口评估表(表2),旨在帮助患者独立完成造口护理,以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其内容包括:(1)评估条目与分值,包括造口形态、造口高度、黏膜情况、底盘粘贴、周围皮肤、排泄物、底盘浸渍、辅助治疗等每个条目下分不同的层次并附予相应的分值;(2)诊断与处理,根据患者所见的观察内容选择不同的等级而给出不同的初步诊断及下一步的处理方式;(3)指导建议,根据不同的评估等级对应不同的指导建议,包括产品的选择、护理措施以及是否需要就医等。 该评估表重测信度为0.821、分半信度为0.787,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良好。
表2 造口评估表
续表2
1.4.2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选用由1979 年美国学者Keamey 和Fleische 根据Orem 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的ESCA 量表[11-13]。 ESCA 量表由43 个有效条目组成,总分为172 分,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4,分别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 健康知识、 自我护理总分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得分高低与自我护理能力成正比[1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或校正χ2检验比较。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粪水性皮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5);两组过敏性皮炎、毛囊炎、真菌感染及机械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见表3。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出院前,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出院后1 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4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比较(分,)
出院前 出院一个月观察组 对照组 t P 观察组 对照组 t P自我护理技能 23.43±6.60 23.35±6.37 0.097 0.923 41.47±11.42 28.81±3.38 11.280 <0.001自我护理责任感 16.52±3.78 16.43±3.70 0.178 0.859 24.37±8.49 19.01±5.93 5.456 <0.001自我概念 17.91±5.03 17.21±4.09 1.126 0.261 24.56±9.24 19.79±3.06 5.198 <0.001健康知识 33.93±8.17 34.76±9.31 -0.699 0.486 44.12±10.32 38.51±7.26 4.681 <0.001自我护理总分 91.79±11.87 91.88±12.75 -0.054 0.957 134.58±19.54 106.06±10.90 13.462 <0.001指标
对于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而言, 既有源于原有疾病的打击,又需要持续的造口康复治疗。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与此同时, 如何做好造口护理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成了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关注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造口人对造口护理的相关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够理想、 对造口周围皮肤等护理知识不够了解等因素均可以导致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这对造口患者的身心健康等均有影响,给患者的日常出行、社交活动等带来不便,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5-16]。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患者住院时间越来越短, 住院期间接受造口护理的相关教育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其教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绝大部分的护理成效需要依赖于出院后的延续护理[15-16],而我国的造口专科门诊发展现状尚不能满足广大造口患者的医疗需求,因此,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法则是提高造口人自我护理能力、 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院1 个月后的护理能力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患者出院6 个月内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生症总发生率和粪水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现了延续护理的一定优势。 分析其原因,考虑为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造口评估表由护士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并延续至患者出院后持续使用, 方便患者进行量化的自我护理与评价, 便于医护患间统一标准沟通,评估表不但可以对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指导,帮助其不断巩固熟练操作技能, 又可对造口变化带来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支持。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依照造口评估表的指导方法来完成造口的自我护理, 在每次操作前都能够正确选择护理用品和护理方法,做好预防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关键一步,造口评估表中还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造口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便于患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当面对轻微的皮肤问题时,患者依据指导方法进行处理,既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又能避免因恐慌而过度就医;对于真正需要就医处理的严重问题,又及时起到预警作用,避免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造口评估表对造口的主要观察项目、处理原则、护理方法等进行了量化,在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造口评估表,可以系统有效地指导患者完成造口的自我护理, 对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有效降低了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在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