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红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入门课程,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科学思维,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有引导小学生通过参与特定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科学来经历和感悟科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因此,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高质量的体验性实验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一、体验性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性实验教学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紧紧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可以带着好奇和疑问,通过亲身体验开展科学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体验探究的欲望。例如,我们在进行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教学时,如果仅仅依靠小学科学教师的口头语言講解或者静态图片展示的话,不仅小学生难以完全理解相关科学原理,而且也难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体验性实验教学,通过亲自饲养、照顾蚕宝宝,注意其生长变化,在亲自动手、动脑观察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蚕的生长的周期性变化,同时还可以体验到养蚕的艰辛与快乐。在这个体验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动下及小学科学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和掌握各种“好玩”“有意思”的科学知识。
二、体验性实验教学加深理解教材
小学科学教材的教学编排不仅夺人眼球,而且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将体验性实验教学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加深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进行《肥沃的土壤》教学时,如果小学科学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小学生自己是很难理解教材中阐述的科学知识的,进而带来疑虑与困惑。因此,我们可以将体验性实验教学引入到教学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到教室外观察泥土,并和教材所讲知识进行科学的对比,从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土壤的差异。让小学生结合教材开展科学体验性实验学习,不仅可以根据教材认识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将书本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思结合更好地记忆与掌握所学科学知识。
三、体验性实验教学体会科学结论
开设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小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去认识和了解世界。科学结论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依靠小学科学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口述而得出相应科学结论,只会导致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将体验性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入课堂教学,使他们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以体会科学结论,进而有效加深对科学结论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我们在进行《降落伞》教学时,为了使小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我们可以要求小学生和家长首先在网络上学习相关知识,然后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制作好降落伞。并将其带到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开展降落伞比赛决出名次,再组织他们将自己的降落伞和第一名的降落伞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借助于体验性实验教学使小学生通过自身操作而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必然会加深对科学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进而为接下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体验性实验教学培养团队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必须需要多人共同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的基础上,将其分成“异组同质”的学习兴趣小组,然后开展体验性实验教学,要求每个小学生要和同伴默契配合,共同协作,扬长避短,从而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例如,我们在开展《骨骼》教学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举办“骨骼”知识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写出的骨骼名称最多,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鼓励或奖励。通过体验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骨骼的名称,而且还可以在小组竞赛中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体验性实验教学培养操作能力
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同时也需要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体验性实验教学使小学生在动脑思考的同时尝试进行一些简单教具的设计、制作,从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物体的运动》教学时,小学生在科学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影响小车运动的主要因素之后,鼓励他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制作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坡面,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科学结论,进一步加深对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体验性实验教学,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将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使小学生在体验性实验学习中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