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寄丹
网络热词盛行是自媒体时代的一种新闻传播现象。一方面,随着自媒体新闻的兴盛,网络热词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网络热词的丰富又给自媒体带来更多新闻话题,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在传播中互生互存的这一共生现象,学界至今未见研究。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为何形成共生态势?其共生态势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又是什么?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应如何顺应其共生性特点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笔者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自媒体新闻 网络热词”为检索词,未有检索结果;而分别以“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为检索词,则前者检索结果为522条,后者检索结果为345条。可知,有关“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的研究文献均并不少见,但是有关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二者之关系的研究文献尚处于空白状态。
上述关于“自媒体新闻”的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其主题,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关于自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的不同特点及相互影响问题;二是关于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三是关于自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的融合发展问题。而关于“网络热词”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从文化视角上对网络热词的分析研究,如方亭、樊英利《从网络热词解读草根文化特征》;二是从语言学视角对网络热词的分析研究,如黄婷、李蓓岚《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三是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对网络热词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如余桂霞《网络热词汉英翻译探析》;四是从网络热词的传播角度对网络热词的传播现象及传播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罗春《基于网络热词传播特征的分析与研究》以及胡远珍、尹佳《2014—2016年度网络热词传播特征分析》。为了准确地论述本文观点,笔者首先对本论文的关键词的概念做如下界定。
(一)自媒体新闻。自媒体,广义上指一切在自媒体平台以自媒体形态进行传播的个人媒体和机构媒体;狭义上指在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的个人媒体。本文所言“自媒体”,除非特别交代指明,均是指狭义上的自媒体。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7年5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①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7-05/02/c_1120902760.htm,2018年5月2日。自媒体新闻是指自媒体和自媒体人在网络社区平台上发布的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二)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是在网络上能引起广泛共鸣和高频应用的流行性词语。网络热词是否就是网络流行语呢?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可以等同,②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而有的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热词颇为相近,网络热词必定是“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也必定有一定“热”度;但二者并非等同,网络热词是某一时段“热”度极高的网络流行语——不仅使用频率高,并且多数与社会热点相关。
(三)共生性概念。“共生”概念原本出自生物学研究,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 (Anton de Bary)提出。1970年, 美国生物学家马格里斯(Lynn Margulis)提出“细胞共生学”,“共生学说”由此更为盛行。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 也存在于社会系统中,共生理论及其概念已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借用。狭义的“共生”原指生物之间由于生存的需要, 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按照某种模式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地生活在一起, 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③杨玲丽:《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6期。本文借用这一理论描述和揭示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在传播中的共生性特点,目的在于探索在传播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的共生效应,实现更有效的传播。
(四)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的共生态势。首先,网络热词源出于自媒体新闻。网络热词之所以能够“热”起来,多数是因为某些事件或段子,网络俗语谓之“梗”。这些“梗”许多都来源于自媒体新闻。如“佛系”这个词2014年就出现在日本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佛系男子”,但并未引起受众过多关注。直到“新世相”2017年12月12日推出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④微信公众号新世相:《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腾讯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6CntOmrBf-Vjlzz SpZGToA,2018年5月2日。的文章,描述90后“佛系追星”“佛系恋爱”“佛系员工”的生活态度,网友纷纷评论说:“分明就是本人啊!”。该文轻松上了10万+,点赞过万。查询百度指数“佛系”一词可见,此前这一词语的搜索指数一直为“0”,而此文刊出后的2017年12月中旬,“佛系”一词的搜索指数突然平地拔起,周平均值逾35000。其次,自媒体新闻以网络热词为由头和主题。一个网络热词当“红”的时候,自媒体新闻传播者往往会借用该网络热词的热度推出新闻。具体来说,以网络热词推出新闻的常见形式有如下三种。其一,在标题上套用网络热词。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词,搭趁这一热点的自媒体新闻:《“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屏朋友圈!韩寒怒怼:这种标题我都讨厌》⑤《“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屏朋友圈!韩寒怒怼:这种标题我都讨厌》,浙江在线网:http://www.zjol.com.cn/hot/201804/t20180408_6974030_1.shtml,2018年 5月 28日。《“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不,我更喜欢做一个“童龄人”》⑥搜狐号北科大青年:《“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不,我更喜欢做一个“童龄人”》,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28161319_200313,2018年5月28日。《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连00后都开始抛弃你了!》⑦搜狐号时尚先生:《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连 00 后都开始抛弃你了!》,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27434421_115299,2018年5月28日。等。此类标题,把网络热词“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放在标题最前端,一是内容与此有关,而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以网络热词的热点吸引眼球。 其二,以网络热词为由头。如《不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是缺乏想象力让你无法摆脱贫穷 》①搜狐号玎町:《不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是缺乏想象力让你无法摆脱贫穷》,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01695315_99936820,2018年5月28日。一文,描述一位名叫小洁的同学靠个人奋斗摆脱贫穷的人生经历,故事从网络热词开始:“最近大家很喜欢说的一句话一定有——‘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大家一起诉说着因为贫穷见识到的那些不可思议”。显然,这个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一词为由头的开头,比开门见山直接讲小洁的故事更能吸引受众。其三,以网络热词为主题。如新浪看点发布的《小猪佩奇身上纹,你就是社会人啦?》、②微博博主小资环球风尚:《小猪佩奇身上纹,你就是社会人啦?》,新浪网:http://k.sina.com.cn/article_267573530 2_9f7c7b060010066th.html,2018年5月28日。爱范儿网发布的《社会人小猪佩奇过气了,但年轻人还爱着它》、③梁晓憧:《社会人小猪佩奇过气了,但年轻人还爱着它》,爱范儿网:http://www.ifanr.com/1042837,2018年5月28日。千寻生活网发布的《小猪佩奇社会人,道破“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八大痛点!》④千寻生活网:《小猪佩奇社会人,道破"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八大痛点!》,千寻生活网:http://www.orz520.com/a/baby/2018/0527/13438151.html?from=haosou,2018 年 5 月 28 日。等,都是以“小猪佩奇社会人”这一网络热词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梳理、评论“小猪佩奇社会人”这一网络热词流行的来龙去脉、深层原因及其所映射的社会现象。综上所述,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呈现出关系紧密的共生态势,彼此互生互利,增强了彼此的传播力。
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何以形成上述共生态势?究其原因是由于二者在传播上具有某些相似属性和互补功能。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均具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性质,其目的都是向相对众多的人群传递信息,二者传播过程的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反馈五要素,均相同或相近,并且有着相似的传播价值因素,这是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构成共生态势的基本原因。同时,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在传播功能上具有可以互补的不同优势和特点,这是二者形成共生态势的重要原因。
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的传播价值其实就是其传递的讯息对受众所具有的吸引力、影响力,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讯息所具有的传播价值因素。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二者的传播价值因素的相似性突出地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是时效性。自媒体新闻时效性强,只要网络在线就能即时发布,一些突发的灾难、事故,网友在事发当时、事发现场就能把照片和文字传上网络;而网络热词与普通词汇相比也具有较强时效性,网络热词的“热”与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热点、流行热点紧密相连,一些媒体的“热词榜”设有“年度热词榜”“月热词榜”“周热词榜”甚至“每日热词榜”,其时效性由此可见。其二是新奇性。自媒体多是个人媒体,信源匮乏,大多选取身边的、日常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实作为题材,为了使这些平凡的题材能吸引眼球,自媒体十分注重挖掘和提炼平凡事实中的新奇性;而网络热词或是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或是来源于电视剧、游戏、动漫等亚文化圈,或是对社会现象、民情民意的高度浓缩概括。其三是接近性。自媒体新闻的多数传播者本是网民和普通公众,因此自媒体新闻天然地具有与网民和普通公众的接近性;而网络热词的许多原创源于网络社交圈,源于自媒体新闻,实际上也就是源于网民和普通公众,其接近性与自媒体新闻如出一辙,并且二者的接近性均呈现草根特点——没有专业规范的约束,随意率性,更为口语化、世俗化。
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构成共生态势的原因,还在于二者存在传播功能上的互补性。网络热词在传播功能上有诸多特点和优势。其一,贴近社会现实,受众关注度高。如“阴阳合同”一词,出自崔永元炮轰娱乐圈以真假两份合同避税一事;又如“催生二孩”一词,其新闻背景是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由于未能得到育龄人群普遍响应,各地相继出台鼓励生育二胎政策。这类网络热词因其现实性强,社会影响大,有着极高的受众关注度。其二,符号简明,易于传播。比如“拼爹”一词,既承载了“我爸是李刚”“李天一轮奸案”等社会事件,也承载了现实中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和不满情绪——年轻人上学、找工作、买房子等,比拼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是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权势。过去民间也曾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有个好脑子,不如有个好老子”等言论,虽然意思相近,但是“拼爹”一词由于是从诸多社会事件、现象、情绪中浓缩提炼而来,隐含公众对权贵及其炫权行为的抨击之意,因此更易为受众接受和传播。其三,新颖丰富,适应网络社交表达新需求。传统媒体时代以书面语为主导的语汇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网民的表达需求。网络社交媒体的用户多是年轻网民,他们头脑灵活,才情充沛,创新力强,其在信息交流和话题讨论中源源不断创造的网络热词不仅新颖,而且情感色彩丰富——调侃、自嘲、卖萌、雷人、讽刺挖苦、嬉笑怒骂等,能够满足新时代网民在语言表达上的新需求。
虽然具备上述诸多特点和优势,但网络热词本身的传播力却有局限,网络热词既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不胫而走,其传播需要借助自媒体新闻这一载体。一方面,一个网络语汇能够“热”起来,有赖于众多自媒体加以转引、化用、评论,网络热词正是在海量的自媒体新闻的传播中不断加热升温;另一方面,一个网络语汇能够升级为网络热词,是其词意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深化的的结果,而这也有赖于海量的自媒体新闻对这一网络语汇的反复锤炼。以“富二代”这一网络热词为例,在“网页”项“百度一下”,即找到相关结果约15,600,000个,这些海量的网页绝大多数都是自媒体新闻爆料或评论,从不同角度对各种“富二代”人物及事件进行了描述、评论,丰富了“富二代”的内涵。“富二代”最初含有贬义,特指改革开放后暴富的某些民营老板的子女,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的人群;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富人既重视财富,也重视教育,许多富家子弟学有所成,守业进取,“富二代”的词义渐趋中性,所指人群已经涵盖所有富有者的后代。也正是二者在传播功能上的互补性,使自媒体新闻和网络热词相互需要,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
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在传播中的共生,以二者彼此互利为前提。但是当前自媒体新闻在网络热词的运用上存在诸多问题,过度滥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等,如此共生,自媒体新闻的传播效果不佳,网络热词也令受众生厌。因此,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要实现传播中的良性共生,其传播者应当顺应二者在传播上的共生性特点,增进二者的互利性,规避二者的互害性,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当今网络热词与日俱增,不计其数,自媒体新闻传播者如何运用网络热词,却并非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之事。对网络热词恰到好处的应用,能够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如果只是盲目跟风或“蹭热点”,则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对于网络热词的运用,首先应认真甄选,不可不假思索,见“热”就追。网络热词的选择依据,一是时鲜性,当红正热的网络热词往往代表了当下受众的兴趣和关注点,且更新奇,更有趣,更能吸引受众。二是正面性,网络热词良莠掺杂,格调低俗、出言不逊的言词所见不少。三是生动性,自媒体新闻是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形象通俗的语言更易于交流和传播;网络热词是某些事件、现象、感性的微缩,如“表叔”“房姐”“打酱油的”“吃瓜群众”“扎心了 老铁”“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凉凉”等词,都能给人带来对于人物、典故、感觉上的联想,形象性好,通俗易懂,易于传播。
其次,对于网络热词还应灵活化用,避免跟风滥用。一个网络热词新鲜刚热时会让受众感到新颖有趣,但是在该词被广泛地、不断重复地使用后,就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传播者应运用创新性思维化用网络热词。例如“佛系”一词火起来之后,有的自媒体新闻由此创出“道系”“儒系”“法系”等新词,都是创新性地化用网络热词“佛系”,既紧跟热点,又不落俗套,还能增加自媒体新闻的原创性。
最后,网络热词的运用务必少而精。网络热词是网络社交和自媒体语境下催生的传播符号,其中许多是缩略语,如男默女泪(男人沉默,女人流泪)、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或以符号或数字代替文字,如666(一帆风顺)、520(我爱你);或有的是谐音,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涨姿势(长知识)等。大量的网络热词,不是每个网民与受众都知道其来历和意思,运用网络热词原本是为了快捷传播,但是一篇文章网络热词过多,令受众阅读起来不明其意,或产生歧义,反而会影响传播效果。
自媒体消息来源有限,要经常性获得第一手的消息更为不易。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时效性强,关注度高,隐含着人物事件、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社情民意等,自然成为自媒体新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自媒体新闻中,以网络热词为由头和以网络热词为主题已成为两种常见的新闻写作形式。
以网络热词作为新闻由头,能够直接提高自媒体新闻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但是一些自媒体新闻往往只是为了蹭网络热词的热点,而忽略了网络热词作为由头的章法,或是对该网络热词不做必要说明,误以为既是网络热词,必定人人都懂;或是对该网络热词的解释过于繁复冗长,使人不胜其烦;又或是简单地贴标签,相互雷同。以网络热词作为新闻由头,首先应对网络热词的来龙去脉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其次要凸显网络热词话题的新奇性、异常性,自然过渡或引出随后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新闻由头虽然要长话短说,却必须能吸引人,可采用渲染、评论、比较、设问、白描等写作方法,使之活泼有趣。
以网络热词作为自媒体新闻主题,同样有助于吸引受众阅读,但是传播者务必重视新闻视角的新颖性。因为在海量的自媒体和自媒体新闻信息中,以风行一时的网络热词为消息来源和新闻主题,极为容易流于新闻同质化。现象级的网络热词往往引发不计其数的自媒体新闻报道和评论,但其中真正能够产生影响者却寥寥可数,差别就在于传播者是否找到独特的新闻视角,即对于网络热词所隐含的事实、背景的最佳观察点。新颖独到的视角足以提升网络热词的新闻价值,也能避免新闻同质化。自媒体新闻可依据时效性、重要性、新奇性、贴近性等新闻价值因素去探寻网络热词的新闻视角,多种多样的新闻视角有助于避免自媒体新闻同质化。新闻视角可立足于宏观角度或微观角度,也可立足于辩证思维角度或逆向思维角度。
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在传播中的共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二者的良性共生则互兴互利,非良性共生则可能互伤互害,而目前这一传播现象还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注意。事实上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可以从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角度进行探讨研究。自媒体新闻与网络热词在传播的共生态势中,如何情况下导致互利,如何情况下导致互害,其二者共生的规律如何,还有待后续探讨。
(感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蔡钰莹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