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探源

2018-02-20 05:29姜丽华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恩格斯建党斗争

姜丽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命运和前途,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和宝贵经验就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一贯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要求自己,以勇于自我革新的精神来发展和完善自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因此,从源头上挖掘马克思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追溯和回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初衷与本源,可以深刻理解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无论世情、国情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根本宗旨,为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工程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阶段

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亲自领导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需要,在建立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创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从1844年8月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第一阶段,也是初始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在当时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在对“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进行改造,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初步分析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及策略纲领,制定了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这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初次探索。

1844年8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晤后,开始了贯穿他们一生的伟大事业和友谊。1846年初,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多地在欧洲部分国家的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中间传播起来。1846年1月,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一组织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刚刚开始的创建党组织的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通过布鲁塞尔通讯委员会这一组织,马克思与恩格斯同英国、法国、德国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领导人建立了密切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未来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在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探索实践中作了大量准备工作。这个组织后来还成为马克思与恩格斯进行反对魏特林主义(又称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反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和反对蒲鲁东主义(又称无政府主义)斗争的重要阵地,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厘清了错误认识,在斗争中积累的大量经验。

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决定接受马克思的科学观点和革命原则,摒弃密谋策略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以此作为同盟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同意加入同盟。当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于同年年底,在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同盟章程的基础上,委托马克思撰写即将公开发表的宣言形式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与恩格斯根据大会的委托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撰写。《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正式出版。共产主义同盟已经正式接受了马克思的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同盟的指导思想。

(二)从1848年到1852年,即欧洲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第二阶段,也是正式确立阶段。它以《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正式诞生为标志。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①同时,《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性质、纲领、目的、任务、斗争策略及国际主义原则。这些阐述对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有深远的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代表着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立,并为今后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了基本遵循。

1848年初,《共产党宣言》问世不久,欧洲近代史上爆发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不久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便积极投入到革命中去,在革命实践中第一次运用了《共产党宣言》确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理,使理论接受了革命斗争实践的检验。因此,给这场斗争打下了深深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烙印。这次革命教育并锻炼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对无产阶级及政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建设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并得到了初步发展。

欧洲1848年革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与恩格斯不仅亲自参加了革命斗争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在革命失败后,他们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与探索。从1850年至1852年,他们写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光辉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这些著作从理论上科学地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教训与经验,系统阐明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斗争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首先,他们第一次提出不同类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例如,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了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基本方针:高举民主左翼旗帜;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实现人民主权;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等。其次,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理论,阐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无产阶级革命进程必须经历许多阶段;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实行对社会的彻底改造等思想。最后,他们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工农联盟思想,指明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联合起来;无产阶级是工农联盟的领导者等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时期探索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并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从1852年到1876年,即第一国际时期

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第三阶段,也是丰富和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建立了“第一国际”,它是在马克思亲自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在“第一国际”内部,马克思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做激烈有效的斗争,从而在广大工人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中的指导地位。通过“第一国际”一系列的内部斗争,马克思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维护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章程,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随着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而资本主义发展开始进入活跃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资本积累也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时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和对无产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进一步剥削,这些社会现状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尖锐。世界市场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及无产阶级运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并以此研究的成果作为指导,开展了许多革命实践活动。这一时期,马克思发表了两篇巨著,一篇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另一篇是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这两篇著作的相继出版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同时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1863年“国际工人协会”在英国成立,它的成立是对探索建立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次新的尝试。马克思与恩格斯主动与流亡革命者取得联系,并对他们进行组织和教育,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改造,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思想上和组织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还同国际中流行的错误思潮和倾向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国际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第一国际”一系列的内部斗争,马克思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维护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章程,并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马克思系统地分析并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缺陷和不足,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战斗堡垒,各国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否则革命必定会失败。同时还要注重在革命中领导群众开展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善于运用一切斗争形式并在这些斗争中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来夺取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应该摧毁旧有的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并利用新的国家机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消灭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发扬民主,实行有效的集中,并依靠人民群众来巩固和维护新政权。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无疑大大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为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如果没有一个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没有团结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无产阶级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四)从1876年到1883年,即马克思协助欧美等国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时期

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成熟时期,也是第四阶段。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根据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指出第一国际这样的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已经“过时了”,它的“存在不再有必要了”。在形式上各国参加国际性组织远远不如各国工人阶级建立独立的政治组织更为重要,于是,欧美各个国家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德国社会民主党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十分关心和支持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并同机会主义分子进行斗争,对德国党的建设进行了具体指导。

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普遍高涨的影响下,欧美和西欧各国纷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这些政党都宣布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但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态度上却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认为只要照搬马克主义的某些理论就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教条;一种是修正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加以灵活变更以适合自己、以便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造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帮助欧美各国建立政党过程中,同这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为推动民族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在帮助法国、美国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上,做了两方面的发展。首先,通过对美国社会劳动工党教条主义的批判,提出了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去。其次,揭示了党内斗争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方针和原则。这表明,马克思对于在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任务等等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他们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十分关心和支持在德国建立社会民主党,在这一过程中勇于同机会主义分子进行斗争,对德国党的建设进行了具体指导。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这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逐条进行了剖析和批判。通过批判,从理论上清算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表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原则,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党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呼唤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成为时代性要求。在这个时代要求下,马克思积极投身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障和前提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马克思在深刻思考之后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革命斗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基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政党建设理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中提出来的

马克思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期就强调,面对强大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力量,只有建立一个独立的与资产阶级完全不一样的政党,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并且这个先进政党如果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这样才能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在分析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找到了一条可行的现实路径就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党,即实现无产阶级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是建党,并保证无产阶级能真正成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独立政党要制定符合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的路线、纲领、策略、战略以及原则,在党的引领下,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宣言》发表不久,马克思从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出发,丰富和完善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马克思认为,党不仅要成为革命的战斗堡垒,还必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代表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强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最重要标志是看是否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这“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内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在党内讨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对整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出怀疑”②。因此,要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这突出表现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对正义者同盟的改造、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制定、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初期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过程中。尤其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更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纲领章程以及根部途径等论述,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还是与各种机会主义不断斗争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过程中,马克思开展了反对魏特林主义、蒲鲁东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斗争;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开展了反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在指导德国党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又开展了反对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的斗争,就是在一次次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流派、思潮不断较量中最终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思想建设的根本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强调党的纲领和章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政党的纲领或章程体现一个党的性质和宗旨,公开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导思想和奋斗方向,集中反映那个政党背后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诉求,它是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以及最高原则。因此,马克思认为,一个政党的党纲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政党制定了鲜明特征的原则性的政治纲领,“就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可以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③。恩格斯也同样认为:“一般说来,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④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就是《共产党宣言》;继《共产党宣言》之后,在1864年,马克思专门为国际工人协会撰写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二个纲领性章程,为协会确立了无产阶级斗争路线;1875年,马克思对爱森纳赫派李卜克内西同拉萨尔派哈森克维尔共同起草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进行了批判,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进行的丰富和发展,为党纲中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奠定了理论基础。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0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5~326页。

猜你喜欢
恩格斯建党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建党九秩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