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松毛虫数量上升的因素及综合防治研究

2018-02-20 07:39农良书
乡村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虫情松毛虫毛虫

陶 怡 农良书 赵 樟

(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广西 凭祥 532600)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毛辣虫、毛毛虫。目前,松毛虫已经成为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1]。该害虫主要食害松树的针叶,主要为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以及火炬松,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暴发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一般,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枯死,因此对马尾松毛虫的监测防治尤为重要,本文用性信息素监测诱捕松毛虫,综合分析造林模式、海拔、郁闭度以及坡向等因子,以期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预测及预防作用。

1 松毛虫生物学特性

就松毛虫而言,其生长发育需要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

卵呈圆形,长约1.5 mm,粉红色,并且呈串状分布。

成虫体色变化比较多,多呈现深灰、黄褐、深褐以及灰白等,形状类似枯叶。其体长20~30 mm,有较为突出的下唇须,复眼黄绿色。雄蛾触角呈羽毛状,雌蛾触角呈现出短栉齿状,而且雌蛾展翅要大于雄蛾。

幼虫体长60~80 mm,呈深灰色,龄级不同,各节背面上有灰白色、橙红色、褐色等不规则斑纹。幼虫背面有暗绿色的宽纵带,两侧呈灰白色。另外,在第2与第3节背面有蓝黑色的刚毛,腹面呈淡黄色。

蛹长20~35 mm,呈暗褐色,各节之间有黄绒毛。茧呈灰白色,到后期表现为污褐色,而且还有棕色短毒。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位于106°52′32″E、22°01′58″N,年均气温19.9 ℃,降雨量1 400 mm,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间在1 600 h以上,年平均气温21.5℃以上,≥10.0℃有效积温7 500℃以上。月平均气温≥22.0℃的有7个月,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0.0℃[2-3]。试验区主要有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混交林,主要害虫松毛虫一年发生4代。

2.2 抽样调查方法

于2014年9月下旬挂出松毛虫性信息素船型诱捕器,2个样地,每个样地挂3个作为重复,并于同年10月中旬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性信息素对松毛虫的作用

1个船型诱捕器上装性信息素,1个不装性信息素,3个重复。观察船型诱捕器上松毛虫的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装有松毛虫性信息素的诱捕器粘板上平均诱到松毛虫20.5头,而未装有松毛虫性信息素的诱捕器粘板上仅有1.0头松毛虫,可以看出松毛虫性信息素对松毛虫的诱捕效果明显,可以反映林区松毛虫的数量变化,对松毛虫的发生能起到监测作用。

表1 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松毛虫比较

3.2 不同造林模式对松毛虫数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马尾松与其他树种混交模式下诱到松毛虫的数量明显比马尾松纯林模式下少,说明混交模式可以明显抑制松毛虫数量。

表2 不同造林模式对松毛数量的影响

3.3 不同林分条件下诱到松毛虫数量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2006年栽植的马尾松与格木混交林中,平均诱到松毛虫16.5头,2007年栽植的马尾松与格木混交林,平均诱到松毛虫8.0头,这可能与海拔低、郁闭度低有关。海拔低、郁闭度低的林分光线充足,温度相对高,有利于松毛虫的活动。

表3 不同林分诱到松毛虫数量的比较表

4 松毛虫的综合治理

由于各个松林地的自控能力、虫口发生密度、防治能力等存在差异,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松毛虫进行防治。

4.1 加强对虫情的测报

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虫情测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签订责任书。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复查虫情测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并将相关结果直接与考核挂钩。确保正确测报虫情,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4.2 加大防治投入

切实增加资金投入,如可以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或者与当地其他部门加强合作,或者充分发挥经营者的作用,尽可能使防治经费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

4.3 实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逐步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在采伐更新及补植林间空地时要及时对部分树种进行更换,或者选取混交林[4]。其次,尽可能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松毛虫病毒、高浓度白僵菌等都是合适的防治手段。而且,最好在4月或10月初天气晴朗时进行防治。再次,要对化学防治方法进行严格控制。就范围较小的暴发地块而言,为及时控制,应当尽可能选取低毒、低浓度、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最后,还要加大物理防治措施,提高灯光诱杀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围。

5 结论

①松毛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有效监测害虫种群动态,确定虫口密度,也能成为大规模诱捕和迷向法防治害虫的重要措施。

②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混交林比较,马尾松纯林的森林生态环境比较单一,松毛虫数量比较高,容易大发生,马尾松混交林内植物丰富,昆虫群落结构复杂,能明显降低松毛虫的数量,这可能是由于与马尾松混交的树种不能作为松毛虫的食物,或者混交树种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是松毛虫不喜好的。

③不同林分条件下,低海拔的条件下,温度相对较高,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比较大。

猜你喜欢
虫情松毛虫毛虫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虞以新:鉴定“虫情”的大侦探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基于AI图像识别的烟草制品虫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平山县2018年性诱剂和虫情灯诱测棉铃虫成虫效果比较
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取得新突破
毛虫与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