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玉
摘 要:受开课时数的限制,初中地理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时间非常少,这就迫使教师挖空心思在这短短四五十分钟内完成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简单谈以下几点,与君共勉。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教师教得舌敝唇焦,汗如雨下,学生学得压抑吃力,沉沉欲睡,课堂教学进展缓慢,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教学模式太过生硬,教学手段因循守旧,无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愿望,致使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改善这一不良现状,打造高质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呢?本文对此话题展开了讨论,纯属笔者一己拙见,以期能对各位同仁的教学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一、有效备课是前提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个内容繁复的整体系统,备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节课是高质还是拙劣。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进行有效备课,则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千丝万缕,杂乱无序,学生听得恹恹不振、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地理课堂产生抑制心理,避之如洪水猛兽。故而,要想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高效优质地正常运转,教师必须进行充分备课。备课是要讲究科学的,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备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好恶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学如看病,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教有所获,教有所得。第二,备教材。“备教材”就是需要教师深度剖析地理教材,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准确定位目标,增强教学针对性,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隐晦问题清晰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三,备教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和启发性,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在地理学习中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工具。合理恰当地运用地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平日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方法,掌握使用地图的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意识。
相比于文字语言,地图语言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在很多地方能起到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河流、城市、地形、铁路、气候、区位等信息仔细落实到图上,找出它们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将地理要素的分布填绘到空白图中,手脑并用,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掌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化复杂抽象为简单具体,化眼花缭乱为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繁冗的地理信息进行甄别、加工,从而大大减少了文字记忆的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到社会经济,小到衣食住行,无不涉及地理知识。故而,在日常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以此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高昂兴致。
譬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如果让学生用强行记忆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会遗忘。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选择立夏这一阶段,对当地气温的变化情况以及区域风向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此举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与地理学习进行密切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同步进行,高效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必然可以实现地理教学效果的最
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素芳.打造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粗浅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
[2]黄友发.激趣·悟理·体情: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17(1).